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公秉烛夜读竟然也有遗…
古代图像会“说话” 武…
揭秘古代两会(1)
揭秘古代两会(2)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填…
女为悦己者容 盘点古代…
揭秘古代官场:性贿赂效…
揭秘古代官场:性贿赂效…
紫竹斋诗话:山花也有广…
古代盗墓圈黑话:尸体称…
最新热门    
 
古代也有都市精神 《三都赋》体现都邑文明自觉

时间:2012-3-20 10:35:34  来源:不详
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古典文学作品里,故国情思往往与京都联系在一起,这是很自然的。 

  当然,在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城市文明也处于历史长河的变迁之中,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中收录了刘宋时诗人鲍照的《芜城赋》,描写了魏晋以来广陵城为战乱所毁的历史,读来令人揪心。因此,创新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摆脱危机的动力,也是城市精神的生机所在。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之首《周易》一再提出:“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这些崇尚革新的思想贯穿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读东汉史学家[注: 历史学家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 希罗多德他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与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便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西汉定鼎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一西一东,一些故老往往怀念西都而鄙薄东都,于是班固写了《两都赋》,他认为东都洛阳[注: 东都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时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昭宗、哀帝都洛阳近50年,时称为东都、神都或东京。]创造的功业胜于西汉,“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批评了那些一味怀旧而不知变革创新的人们。班固强调穷通变创乃是基业生生不息,也是京都生机之所在。这些意见今天看来也有吸取的价值。
  不过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创新更多地是采用“通变”的范畴,《周易》中提出:“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也就是说,所谓变就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规律支配,而这种“变”乃是在“通”即新旧之间的继承关系上进行的,它不同于割断历史联系的突变。《文心雕龙》中有一篇文章叫《通变》,提出“望今制奇,参古变法”,也就是在参照前人的基础之上讲创新变化,在立足当今的前提下谈创造奇迹。都市文明的创造显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来进行,它必须在尊重与保护前人创造文明的成果基础之上有所创新,而不是以破坏前代文明成果为代价。这样的教训古往今来太多了!这是我们今天彰显城市精神时尤其要注意的。
  今天,我们倡导的北京精神,以包容、厚德为胸怀和品质,这与传统文化精华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作为前提,并且上升到精神境界的维度,作为管理的理念。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也就是说,以德施政,好比北斗星居中心而众星围绕着它而旋转一般。孟子曾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城池兵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体现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团结,它是道德养成的结果。孔子的学生有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我们今天言必称和谐社会,其实是与这种精神密切相关的。这种仁厚德行与宽阔胸怀,也见之于儒道精神的结晶《周易》这本书中,它以乾坤两卦分别代表天地的配合,成就阴阳和谐;它从宇宙天地推广到人类世界。如果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代表的是创榛辟莽的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