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仁宇:张居正的管理不…
毕飞宇:写作与现实应铆…
毕飞宇:我不是干新闻的…
阎宇:说说我眼中的老爸…
最新热门    
 
臧峰宇:学术评价不妨尝试“代表作”制度

时间:2012-3-22 22:10:45  来源:不详
学者成果评定和职称晋升的依据。这个制度在国外流行多年,得到广泛好评。其原因非常简单,只有学术精品力作,才能反映学者的真实水平。创作精品需要积淀,很多学术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的精品力作都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古今中外的学术经典,几乎都是精心打磨的思想力作,尽管每项研究都只能推动人类的认知向前迈进一小步,却足以成为珍贵的历史阶梯。当然,历史和现实中都[注: “中都”为春秋战国时的一地名,今在山东省汶上县,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一职。此外,中都在古代还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城,至今在城内的“太子灵踪塔”内保留着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有文思泉涌的高产学者,著有很多传世之作,但我们记住这些高产作者的作品并不是因为数量,而是出于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赞赏。总的说来,无论“十年磨一剑”式的学者,还是高产的学者,都不会被这种评价制度埋没。

 

    作为对学术评价体系的探索,国内已有高校在学术评定中引入了“代表作”制度。具体做法是,在职称评定或工作考核中,学者自己提交代表作品,由专门的委员会予以评价打分。这种评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排他,可以和传统的量化标准结合使用,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科研机构的特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反映学者的客观水平。

 

    科研评价要兼顾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是一种复杂的评价机制。而建构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机制,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在已经有先行者作出探索的情况下,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妨引入“代表作”制度,从源头上遏制学术浮躁之风,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提供适宜的环境。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