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我国文物造假地图公布 …
单霁翔眼中的吴良镛:最…
周海婴藏鲁迅文物捐献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
业内揭鉴定圈内幕:专家…
陕西推“文物紫线” 解…
非法盗捞海底文物愈演愈…
国家文物局局长:不提倡…
漫议“便面”——兼谈文…
詹祥生委员:加大文物保…
最新热门    
 
文物赝品泛滥 谁能信?该信谁?

时间:2012-3-25 9:36:13  来源:不详
二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法律真的允许拍卖公司对拍品“不保真”吗?对此,两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明确表示,“古董、艺术品‘拍卖不保真’实际上是对法律的误读。”

“拍卖法是一个专门法。它必须与民法通则等上位法的精神一致。公平交易是一个基本原则。‘不保真’不等于你就可以欺骗。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所以说‘拍卖不保真’是一种对法律的误读。”宋新潮说。

“当然,拍卖的古董、艺术品未见得没有瑕疵,例如一件古瓶可能会有瑕疵。这与‘不保真’是两个概念。将来拍卖者不仅要‘保真’,还要把瑕疵告诉公众才能交易。”宋新潮表示。“‘不保真’并不是法律问题,应是规范操作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文物局曾明确表示,拍卖企业滥用《拍卖法》中的免责条款知假卖假必须经司法途径或行业自律加以有效约束。

多头鉴定:该信谁?

北京荣宝斋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说,目前文物局、法院、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术界均可进行文物鉴定,但是分散的,没有统一起来。

面对这些,需要鉴定文物的个人或机构难免感到茫然——该信谁?

据记者了解,2006年文化部曾发起成立“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开展现当代艺术品的鉴定、评估、咨询服务,后来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整体改制为“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原评估委员会也更名为“北京皇城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不再隶属于事业单位,而是国有企业。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认为评估委员会专家资源不足,缺乏独立的评估体系,而转企之后这些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仍有待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时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

除此之外,学术界、私人也可鉴定文物,但各有弊端: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鉴而不定”,让人无所适从;私人鉴定由来已久,比如画家亲属可以鉴定画家的某件作品,但个人的信誉、能力却无法得到保证。

今年两会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事、艺术品委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