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从经史传统中寻找当代中…
当代儒者重写中国史引发…
宏大深邃 粹然儒者——…
浅谈初唐儒者的“诗人救…
最新热门    
 
莫道儒者不刻薄

时间:2012-5-27 21:54:27  来源:不详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形容某个文化人时,常会说一个词──“知书达礼[注: 【词语】: 达礼 【注音】: dá lǐ 【释义】: 1.通行的礼仪。2.具备。3.通晓礼义。4.懂得礼节﹑礼貌。-dali]”。应该说,这确实是对我们平日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从总体上来说,读书在某种程度可以让人深刻、让人宽容、让人富有内涵。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知书未必就能达礼。就连蒲松龄[注: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纪晓岚这样的受过儒家正统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一些同类的讽刺看上去是那么地不遗余力,这翻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就知道了,他们的刻薄俏皮丝毫未让市井小儿。

    蒲松龄喜借狐鬼的聪慧来反衬某些知识分子的愚笨。他的《狐联》描述有个焦姓书生在园中读书,半夜时分,两位美女婀娜前来,一位十七八岁,一位十四五岁,“颜色双绝”。焦生倒是正人君子,对于两位狐仙的挑逗,“正色拒之”。两女无奈,“知不可动”,只好在文字上取胜场,于是说:“你是名士,我有一个上联,请你对下联,这上联是: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焦生凝思半天,想不出来,美女嘲笑道:“名士就是这样的吗?我替你对吧: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一笑而去。这副对联,工整乖巧,既是讽嘲,又含引诱,意涵甚深,也相当委婉地表达了蒲松龄老先生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揶揄─名士不过如此嘛。《司文郎》是蒲先生的另一佳构,刻薄中泛着一点苦涩。故事说,有一个盲和尚,天生有种特异功能,只要把文章烧给他闻,他就能知道好坏。有个余杭书生,为了验证和尚的功力,先是将一些名家的文章烧给他闻,和尚马上叹道:“妙哉!”于是又焚了自己的文章给他闻,那和尚闻了,不断咳嗽,赶紧求饶:“这么差的文章,不要再让我闻了。实在是受不了啦,如果再烧的话,我只有呕吐了。”可叫人大跌眼镜的是,余杭生竟得高中。这故事表面是在讽刺读书人,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社会评价机制。虽谓刻薄,却富深长韵味。

    蒲松龄之后,谈狐说鬼者渐多,但讲得有彩头的殊为少见。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算是其中比较出色的。纪氏是朝中大员、著名学者,其官场上的地位比蒲松龄要高出许多,但他刻薄起来,与蒲老前辈也不遑多让。他的《谐鬼》就是通过鬼物之口来嘲笑读书人的。有个老学究在某个夜晚碰上了他的亡友。他们经过一个破屋,鬼说:这是一个文士的房子。学究奇怪,惊问其故。答:人在白天的时候,营营于生计,性灵彰显不出来。只有在睡觉的时候,一念不生,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读得多,光芒就长,读得少,光芒就短。文采特别好的人,那光芒可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这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唯有我们鬼神才能见之。学究一听来了兴趣,问道:“那我读书一生,光芒有多长呢?”鬼嗫嗫嚅嚅,半天才说:“昨夜我从你的私塾经过,你刚就寝,只见你胸中只有一部高头讲章,还有一些其他杂书,且字字为黑烟,笼罩屋上,实未见光芒。”学究听了羞愧难当,大骂之,那鬼则大笑而去。这故事与《狐联》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娱乐性更强一些。

    假如说上面都算儒者的小说家言,那关于清时湖北巡抚胡林翼[注: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之,晚清中兴名臣之一,军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