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南京一市民藏有疑似明代…
全国首个史学发展基金在…
南京加入海上丝绸之路联…
一场校庆,打破四个常规…
《全清词·雍乾卷》(全…
曾国藩攻下南京作对联表…
曾国藩攻下南京作对联表…
曾国藩攻下南京作对联表…
绵长不绝的是精神和文化…
“赛珍珠与民国时期的南…
最新热门    
 
南京清凉寺曾屡遭兴废:解铃还须系铃人源于此

时间:2012-6-6 12:29:44  来源:不详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唐代诗人唐彦谦的诗作《游清凉寺》中,清凉寺当年的优美景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座曾鼎盛一时的古寺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屡遭兴废,曾经的盛况也非今日复建的规模可比。 
  【探访】
  清凉山中果然很清凉
  初夏时节,记者前往清凉寺探访,刚踏进清凉山南大门,一阵阵清凉之风便扑面而来,丝丝凉意不仅拂去了身上的燥热,就连心头的浮躁之气也如掸尘般悄然散去。进得公园大门,左右两边有山,方才的阵阵凉意便是郁郁葱葱中夹带而来的山风,中间则为狭长地带,依地势缓步抬升,抬眼看去,便是位于清凉山南麓山坳处的清凉古寺。
  人们谈论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与清凉山有关的景点竟然有两个:清凉问佛和石城霁雪,分别指清凉寺和石头城的景色。如今的清凉寺,寺前香火缭绕,因在绿树掩映之中,缭绕的青烟随风势轻轻摆动,让观者之心如此烟雾一般慢慢沉静下来。
  清凉寺后还阳泉尚存
  穿过大殿,便来到了位于大殿后方的厢房。寺里的一位僧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大殿并不是当年所建,但这五间厢房却是有年头的。查阅清凉寺的相关资料时,便听闻清凉寺后有一口“还阳泉”,据说这口井的井水不仅喝起来甘爽,而且久旱不涸,当年常年饮用井水的清凉寺僧须发不白,“还阳泉”便因此得名。
  在厢房后方,记者寻到一处六角井亭,“还阳泉”三个字告诉记者寻对了地方,只是井口已经用栅栏封上,俯在栅栏上依然可见井内有水。记者采访中得知,此井是南唐遗迹,旧时井栏尚存,又称南唐义井。
  【历史】
  法眼宗在这里发源
  清凉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清凉寺原名兴教寺。南唐时元宗李璟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礼请文益禅师住持,从此石头山改称清凉山。文益禅师在清凉寺创立了法眼宗,为中国佛教[注: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被称为佛陀)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fojiao]禅宗五家之一。文益主持清凉大道场时,这个道场既是佛教场所,又是皇家避暑之地,为南唐首寺。相传当年清凉寺的“德庆堂”匾额便是南唐后主李煜[注: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亲笔所题,每到夏天李后主常留宿于此。
  法灯禅师悟性过人
  南京与很多历史典故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很多典故的发生地就在南京。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清凉寺。据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有一位法灯禅师,自幼悟性过人,然而不为人知。平时性格豪放,不拘守佛门戒规,素为寺内同修所轻,唯独住持法眼禅师对他颇为器重。
  有一天,法眼禅师在讲授佛法时,有意考验众僧的悟性,便问道:老虎的脖子上系有一只金铃,谁能够把它解下来?众僧思之再三,都回答不上来。这时法灯恰巧走过来,不假思索答道:系铃的人能够解下来。法眼和尚听后大加赞赏,也令众僧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解铃还须系铃人”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繁盛时香客络绎不绝
  清凉寺是南京最悠久的古寺之一,该寺原有规模较大。虽然自建寺以来屡遭兴废,但对于明清两朝[注: 两朝 拼音: 解释: 1.指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