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辛亥革命中的偶然与必…
如何准确理解老子的“道…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与…
最新热门    
 
“蓦然”非“木然”以及其他

时间:2012-7-19 12:12:04  来源:不详
 

“木然”者,乃是形容人片刻间思维停滞,而痴呆发愣的神态。这与“蓦”的意义,实在是风马牛而不相及。

 

倘真“mù然”了,那董解元[注: 解元是中国唐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称谓,中国唐代,科举中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宋代以前称解头。]《西厢记诸宫调》里“恰正”发“闷”“蓦见红娘”的“张生”,就该傻愣傻愣的而不会有那“见红娘欢喜煞”的雀跃;倘真“mù然”,那《初刻拍案惊奇》里“蓦然倒在床上”的李逊,也得呆若木鸡,再喊不出什么“老天,老天,我李逊如此清贫,难道要做一个县令”的话了;倘真“mù然”,那大词人辛弃疾猛地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也只能同样的呆呆磕磕,不能思索,这样,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上肯定就少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了。

 

呜呼,“蓦然”,应读“mòrán”,万万囫囵不得。否则,不但语音南辕北辙,听者一经“木然”,怕是连那丰富的、深刻内涵的文学意味都无从体味了呢。

 

依此类推,还有许多:例如“殷红”,要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