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为催生学术精品殚精竭虑…
7日迎立秋 民俗专家称二…
文物鉴定专家走穴忙 别…
文物专家热衷于“走穴”…
侯文学:文物专家咋成了…
专家解读“小口双耳尖底…
大家谈读书:《现代汉语…
联合国专家:文化遗产地…
专家批国内动画创作技术…
湖北重编《本草纲目》 …
最新热门    
 
专家谈如何合理利用长城:不能一提利用就想到钱

时间:2012-8-9 11:14:51  来源:不详

记者 郭人旗 文/图 
  使用PS涂料加固后的甘肃山丹明长城[注: 长城(Great Wall),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墩台看上去坚固壮观。
  嘉峪关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效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今年5月至7月中旬,全国政协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调研,分别对宁夏、内蒙古和甘肃三个省区的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分布在这三个省区境内的长城总长度达1.2万公里,约占长城总长度的60%,基本反映了长城主体状况。本报记者在随行采访中发现,长城保护总体形势趋好,但仍然不容乐观。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要保护好长城这一世界最大的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至少还需答好“三道试题”。
  其一:如何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长城的研究始终不温不火,研究水平严重滞后于长城保护的实际需求。这也给文物主管部门的管理、保护工作和法律、法规的制定造成极大的困难。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和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保护现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关注。然而由于长城建造延续时间长、体量巨大、内涵复杂,研究难度很高。
  “长期以来,对于长城有多长、长城是什么以及长城的作用和价值等基础问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一说长城谁都知道,但大多数人心中的长城要么是概念层面的,要么就是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八达岭长城,其实我们看西部的长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段清波认为,这反映了长城基础研究水平的不足。国家文物局今年发布的报告也指出:“目前长城研究水平总体不高,研究力量较为分散,针对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保护维修、展示、监测和管理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并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界广泛认同的学术成果不多。”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文献资料的不充分,长期以来对长城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尽管作为古代重要边防军事工程,各种史籍中都不乏关于长城的记载,然而这些记载都比较分散、简略,有的甚至是只言片语,对长城的位置、走向、起止往往是语焉不详,后人难以了解其全貌,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推测。这给研究长城带来了诸多困难。
  国内对长城进行文献历史研究始于清末民初,并产生了一批学者和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中国[注: 【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PRC) ,]建立后,学术界对长城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