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知识产权业界人士评《舌…
宇文永权:要让汉语最好…
争夺向明朝朝贡权:日本…
汪金权:尊重学生才能教…
文艺界集体维权:大家都…
代表委员谈维权:主张权…
黄以明告范迪安侵权:剽…
专家研讨网络文学维权:…
最新热门    
 
靳雅权:考古面纱如何撩开

时间:2012-8-10 12:03:54  来源:不详
宝的”、“研究古董的”,甚至还有人以为,考古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与文物盗掘者类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考古工作与考古对象一样神秘。

 

考古与大众之间这种不协调的状况,原因大体如下:首先,考古研究中,普遍为专业性极强、艰涩难懂的术语,近年来考古学与新科技的结合,更使其报告日益技术化、程式化,可读性大大减弱,成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也难以读懂的“天书”,甚至对专家之间的交流都构成了障碍,遑论普通民众?其次,学者们大多专心于考古发掘和编写发掘报告,在学术领域内孜孜以求,随着学科知识的日益精密化,专业人士更因精力有限而分身乏术,难以参与将考古学推向大众的实际举措。再次,联接考古与大众之间的媒介手段相对匮乏,仅凭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很难将考古知识和成果广泛地通俗化、大众化,而市场上畅销的所谓“普及”类考古图书,存在着一些误导公众的内容,考古普及图书佳作极少,致使大众对考古学的了解误区与困难不少。

 

需要肯定的是,考古学界已经为考古普及做了许多工作。从最初的撰写科普读物、普及考古知识、建议考古学向相关学术领域开放并加强交流,到提出考古学的大众化理念,直到今天倡导的考古普惠大众,前辈的努力已经为考古走近大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考古进一步走近大众?可以综合运用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比如,图文并茂的通俗出版物、美观实用的考古网站、生动活泼的影视节目、触摸中互动的多媒体等,可以充分发挥文字在情景描述方面,美术在布景、设计等方面,音乐在声效方面,建筑在环境方面,影视在直播考古发掘现场、模拟场景等方面各自的优势,让考古在现代化的、多样性的传播展示方式中,带给大众全方位的体验。

 

普及类考古图书的出版尤其应该重视。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西安半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