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古文献藏家白撞雨《翕居…
最新热门    
 
书里书外皆风景——读陈平原著《读书的“风景”》

时间:2012-8-19 12:53:15  来源:不详
情与景物;二是读书本身是一道“风景”,读书这一行为本身,读书人的形象,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注: “中都”为春秋战国时的一地名,今在山东省汶上县,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一职。此外,中都在古代还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城,至今在城内的“太子灵踪塔”内保留着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可以成为风景,为后人所追怀和叹赏。书中对这两点均有奇妙的阐发,关键在于“风景”这一概念,体现了作者对一种理想的读书态度和境界的理解与追求。

 

    “风景”首先意味着面对对象的一种审美的、非功利的态度,欣赏山水美景,绝不会想到圈地盖楼之类的俗事,否则就真是“煞风景”了。同样,读书也意在体会书中独特的世界,而不是借读书来求取“黄金屋”或“颜如玉”。读书本身就构成目的,而非手段,作者直言:只有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全凭个人兴趣的读书,才称得上“风景”。换言之,只有把书当作“风景”来读,读书才能成为“风景”,贯穿其中正是一种祛除功利的心态。

 

    其次,“风景”还包含了人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对话与交流。风景因人而生,没有人的欣赏,风景不过是没有生命的水土木石的堆积。在人的凝视下,风景反过来又洗涤人的精神,开拓人的心胸,正如作者所引用的辛弃疾[注: 辛弃疾(1140年5月1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的词所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读书何尝不是如此。白纸黑字间凝结着历史上人们的情感与思考,等待和召唤一代代读者用心去体贴、把握和开掘。人类最基本的阅读活动,构成了人文学的古老基础。作者反复强调,人文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学问,并援引萨义德《回到语文学》一文中的论述,指出人文学应该回到心灵,回到对语言和文辞的关注,正是有见及此。而所谓“尚友古人”,千载之下与前贤进行想象中的对话,悬揣那些已经“消逝的风景”,也正是借助读书才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作为“风景”的读书活动,并不是纯粹的个人消遣,而是与人类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