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聂鑫森:端午五瑞
钱耕森:业师冯友兰的几…
保罗·萨缪尔森:一个经…
走近钱学森:紧挨毛泽东…
最新热门    
 
卜昌森:敬畏与善待

时间:2012-9-19 16:11:25  来源:不详
 

    史怀泽把伦理的范围由人际关系扩展到包括动物、植物在内的整个生物界。其实,智者的心灵总是相通的,早在先秦时期[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儒家就认为人类对植物动物等其他生命的尊重和感通是仁心发露、成就道德人格的心理基础。孔子和弟子们外出,看到路边一群野鸡飞起,盘旋落下。面对这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命体,孔子忍不住流溢出无限赞美之情:“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论语·乡党》)孔子在野雉的飞旋落下中领悟到生命的自由自在,孟子则在动物的生死间看到仁心的基础。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注: 魏惠王-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上》)。孟子甚至认为,对动物的不忍之心,不但是仁心的基础,而且可以成为仁政、王道的基础。

 

    在中国古人天人一体的观念中,天道的运行首先表现为日月运行及其所引发的一年四季时令节气的轮回变化,即“时”的轮回变化。依时而行,按照春生夏长秋[注: 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zhangqiu]收冬藏的自然生命规律,采取不同的行为措施,在保持对天道、生命敬畏、感恩的同时,适度采取动物、植物等资源以维系自身生存,表现出灵活变通智慧和实用理性特点。例如,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孟子认为依时节用是王道的重要内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谈圣王之制时也有此类论述。

    孟子所谓王道之始、荀子所谓圣王之制,其实指的是古代普遍存在的各种“时禁”:春季有春禁,夏季有夏禁,秋季有秋禁,冬季有冬禁。《礼记·祭义》云:“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