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历史上首名外国太监…
中国历史上首名外国太监…
只讲价格不讲历史价值 …
弥补精英历史与大众历史…
《史记·货殖列传》:中…
已故日本历史学家曾撰文…
老建筑, 别都拆了——…
宁波老城区改造大拆大建…
阿来执笔电影处女秀:写…
历史上中国教师节有五个…
最新热门    
 
打开历史关上的门——访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

时间:2012-9-22 0:09:40  来源:不详
 

    那是在天津[注: 天津市-天津(Tiān jīn)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曾有9国租界,而天津的五大道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一个普通居民小区的一套单元房里,当时是冯骥才工作室的办公地点。时间是2003年2月21日。三天前的18日,由冯骥才倡导和领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

 

    采访被安排在一间几乎被各种木制门窗、建筑构件塞满的所谓客厅里进行。采访中,他指着那些老物件有些激动地说:“能够让自己的文化损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吗?能够叫后人完全不了解先人这些伟大的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创造吗?不能!所以,现在第一位的是‘抢救’,而且是十万火急!”

 

    回忆起10年前关于抢救工程的动意,他提到了几位著名的文化大家。当年,他跟启功、季羡林、于光远等先生一起在北师大开会,共同呼吁紧急抢救民间文化,并向年轻学子们发出著名的“把书桌搬到田野上”的号召。说起工程启动之初工作之难,冯骥才吐出一口烟,略带调侃地说:“他们可以花很多钱请客吃饭,一说要保护民间文化——对不起,没钱。”

 

    令人欣慰的是,十年过去,这种情况已大为改观。他强调:“文化自觉,这十年的历程显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中国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工作时,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