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大哲学系、北大道家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严复学术讲座近日在北大举行,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杜维明担任主讲。杜维明演讲议题为如何构建北大的经学传统。他指出,西方是“两希”——希腊哲学、希伯来宗教的传统,哲学崇奉理性,宗教崇奉信仰,两者始终无法调和、统一。而在中国,理性与信仰是相关联的,例如,至今北大哲学系与宗教学系还是合在一起的。
杜维明认为,现在中国人完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用西方的名词都无法交谈,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奉行实证主义的物质论,而非更先进的量子论、信息科学、复杂思维、认知科学,从而影响到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自近代以来,北大最早引进西学、尤其是西方社会科学,一直起着解构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精神的作用。如严复引介西方的社会主义、社会达尔文[注: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主义,翻译西方社会学的著作。而经学受到的最大冲击是蔡元培[注: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提出以美学代宗教,在北大取消经学,而将之归入现代学术中的文学、历史、哲学三系。杜维明说,西方自19世纪以来学术性与创造性逐渐分离,学术一方面需要职业化,但另一方面又将创造性消解掉,台湾与大陆都呈现这种趋势,职业化、专门化逐渐葬送了哲学及学术的创造性。值此北大哲学系建系一百周年之际,应该对此进行反思。
针对“北大是否可以建立或恢复经学教育”这个问题,杜维明认为,经过大陆及海外三代思想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北大乃至中国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开展着的经学实践,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可以吸取德国的理想主义、法国的生命主义、英国的实验哲学、美国的实证主义,以激活、转化和重建儒家传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