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谈人恒过,然后能改(1…
潘基文谈人生哲学:中国…
谈人际关系的黄金律:己…
浅谈人文精神与建设有中…
最新热门    
 
谈人恒过,然后能改(2)

时间:2012-10-17 12:11:35  来源:不详
,好象都不对译文有影响。这样译后语意清晰,语句通顺,也注意到了“顺理成章”,基本上没有违反了训诂学的字从词意,词从句,句从节,节从章,等基本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篇古文《老子》中的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其中的恒字作恒量解,好象也能说得通。当然,个人更喜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的《老子》更有一种玄之又玄的神秘和无为无不为的大气。

综上所述,《孟子.告子下》之章节可试译如下: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注: 百里奚,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bailixi]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恒量自己的过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国家要恒量会不会灭亡。”

当然,语言本身就有很多理解,而且古人已经死了,他们不能站起来辩驳了,我们如果要知道古人实际上说了什么,那就必须从不同的解释当中作出选择,或者是从训诂学观点另作解释,我们都知[注: 都知是宋代宦官官名。-douzhi]道,今人可以用古义,但古人决不会用今义。知道字的“时代变迁”,是读懂古书的关键所在。人们在注释古书中某些难懂的字句的时候,往往引用几家的说法,再加上一句‘今并存之’,或‘此说亦通’。我们可以把这些情况称为‘并存论’和‘亦通论’,其实质就是在让大家来“恒”。所以,如上释义“人恒过,然后能改”这一句。是否过犹不及或者是错误的。大家来“恒过,然后改”。

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人诚!不欺我也!

(作者:体用而已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