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从大家国学看中国当代“…
同学眼中的莫言:仰慕铁…
刘石:研究身边的大家—…
散文大家黄裳辞世 他比…
大家谈读书:《现代汉语…
【大家谈读书】书目:认…
《大家》的末路和论文的…
张伟:大家罗公
专家追忆红学大家周汝昌…
【走近大家】姚奠中:雄…
最新热门    
 
从大家国学看中国当代“国学主义”的蝶变(2)

时间:2012-10-22 14:06:17  来源:不详

世界各种文化固然浩瀚,但就人类本身而言,更像寄生在地球上沙漠高山海洋边缘的青苔,脆弱到随时都有被火山狂风骤雨摧毁的程度,所以,在对文明的传承方面画圈而强调归属性,历来不是明智之举。王国维认为“学无中西”,无非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定论的。既然国学概念没有“承前”,也就没有必要指望它“启后”,最多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国学”独立起来,注定是种虚妄的狭隘文化心理反映。进一步说,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如果都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划分,那么“国学”所对照的“西学”也值得从逻辑上再推敲。而事实上,西方学术领域从来也没有“西学”,即使他们进行文化研究,也与“学无中西”思想殊途同归,这也是为什么没有“西学大师”的原因。

毫无疑问,《大家国学》丛书没有把“国学”定位在狭隘的传统文化范畴,既收录了提倡文化维新的唐文治、梁启超等人的优秀著作,也收录了学贯中西的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的成名传世文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丛书把视中国传统文化为“吃人文化”的鲁迅也纳入了其中。这就从理论上奠定了丛书的可读性,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出一种“反智”思维:“大家国学”即为大家的国学,而非“国学大家”。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列强的入侵和文化范围内的“革命”等诸多原因,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沿革带有很多意识形态因素,所以《大家国学》丛书中收录的一部分作者相对冷门,有的人与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叶圣陶相比显得陌生。但是,唐文治的犀利、梁启超的深邃、朱希祖的明辨、章太炎的气节、王国维的博学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可独树一帜,特别是在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发展进程中,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坐标。而颇有寓意的是,这些人恰恰不是人们想象中子曰诗云的“国学大师”,却是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或旗手。正是他们的出现,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以融会贯通,因此他们也不可替代地成为了两者之间的焊接点。

这是《大家国学》丛书的一大亮点,也是最值得品读的价值所在。它匡正了人们对“国学”既定的传统形象,颠覆了约定俗成的“捍卫”、“继承”、“弘扬”概念,客观而准确地传导给读者一个信息——国学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合理阐释。以鲁迅为例,之前冠予他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虽带有强烈政治属性,但“革命家”并没有湮灭他的“民族魂”形象,反而使他的思想呼之欲出,更加丰满。套用这样的逻辑,贯穿在“国学”书籍的编辑理念中,虽然不能说《大家国学》在中国文化界有开先河的意义,却十分难能可贵。

《大家国学》丛书巧妙地将“国学”概念扩展开来,如同在世人面前展开了一幅中国文化发展长卷。20部个人卷可单列又可组合,各种观点交相辉映,更加显示出鲜明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国学内涵的全新解读,也是文化发展史上的哲学文本,让读者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蝶变过程。比起那些惟传统文化(儒教)是瞻的“国学”,《大家国学》冲破了思想禁区,这正是中国当代文化需要反思之处。且不说“独尊儒术[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开始图形。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的倒行逆施能不能发扬光大,片面奉行任何不合时宜的文化观,不管形式和名称多么堂皇,最终只能沦为“捍卫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