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惊叹慈城古镇越千年…
学者痛心大学生礼仪缺失…
近百学者聚京探讨白先勇…
学者:中国富豪和社会的…
专家学者共商清代南部县…
百余学者共聚第三届世界…
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荆楚文…
精武文化走向世界 专家…
著名西域文化学者杨镰再…
清华学者希望梁启超档案…
最新热门    
 
学者称民国教育不逊发达国家:注重美学礼仪诚信

时间:2012-11-15 12:24:29  来源:不详

  “泛黄的纸页上,站着童年的民国,栩栩如生,气息亲和。这些被上世纪早年的学生们摸过的老课本,体温不散,因为一个个汉字凝聚的魂魄。”11月10日,深圳越众影视公司董事长,《凤凰周刊》前主编邓康延先生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以民国人物、影像、书报刊为主线,揭示了被尘封60年的“最近的春秋”。在邓康延看来,意趣盎然又善良端庄的民国小学教科书背后,有的更是儒雅温厚又风骨凛然的一代学者大师。

  民国教育不逊发达国家

  “在那战乱频繁的民国,孩子们仍在健康地成长,因为先生站得正,因为黑板上的文字滋养人。”谈起民国教育,邓康延说即便在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民国课本也毫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的教育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讲座中,邓康延先从其关于民国老课本的著作《老课本新阅读》入手,并通过讲述其办刊、著述、拍纪录片的切身经历为听众们揭开民国老课本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幅民国时期的授课图。

  “比如‘愚公移山’、‘秋日蔬菜歌’、‘好斗之张儿’、‘蚂蚁巢’等篇章,这些民国时期的老课本以生动形象的手绘图片以及通俗易懂的文字,循序渐进,来给孩子们阐述一个个简单却又富含普世价值的道理。”邓康延感慨,站在当下面对这些故事这些文字不得不让我们掩卷沉思,我们如今的社会缺失了什么,我们如今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讲座中,邓康延结合历史背景,为听众展示了1912年《新国文第四册》、1940年《初小国语第四册》、1950年《国语课本第四册》中第一课的内容,体现出老课本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讲述当时历史背景下最简单又最需被普及的道理。此外,邓康延表示,除了蕴含哲理外,民国的课本也有着灵动的美,比如《三只牛吃草》,这篇课文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

  教育自由培养教育大师

  邓康延曾苦心整理了民国年间的十位大先生大学者的故事。在这次讲座中,他也从自己办展览的曲折之路切入话题,为听众们简要讲述了蔡元培[注: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胡适、马相伯[注: 马相伯原名志德,晚号华封先生,江苏丹徒人。1862年入耶稣会,后获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等十位民国大先生的曲折故事。在他看来,教育要办得好,首先要有大框架下的自由。

  “比如,民国时期的教育很注重美学,当时蔡元培先生提倡‘德智体’的教育,更是推出‘军国民教育’的理念,有一种尚武精神,希望用‘美育’替代宗教。”邓康延举例道。他说,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在那个年代,有许多的出版社可以开放、自由且竞争性地出版课本,这样的氛围显得难能可贵。

  除了高等教育,邓康延认为,一个国家,教育是尤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