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于丹为何遭嘘声?读者厌…
两昆曲院长力挺于丹:她…
北大博导批学生:轰于丹…
于丹北大被轰 学术超女…
友人:于丹拒绝过无数赚…
主办方为于丹抱不平:她…
网友爆料于丹人品差:对…
于丹不遭待见究竟是何原…
于丹被“轰”给“跨界”…
评于丹“被哄下台”:当…
最新热门    
 
评:于丹被轰并不重要 昆曲国粹需更多人关注

时间:2012-11-21 12:17:32  来源:不详
在轰轰烈烈的“于丹被轰事件”中,于丹讲昆曲有没有错?北大学子有没有“视听涵养”?这都不重要。随着新闻热度的降温,这些所谓的“眼球效应”都将烟消云散,少人问津。倒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会让我们重新有疼痛的感觉,那就是对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文化、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展,仍未摆脱窘困和疲软的发展态势。 
  尽管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对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剧种的发展,表面上非常重视,可看看这些文化精粹的发展态势,仍让人不敢恭维,不少地方政府对商业演出、娱乐明星非常热衷,而对戏剧文化的经济支持力,非常低,整个社会的审美活动,娱乐化、大众化、通俗化倾向也很严重,年轻人更钟情那些简单刺激、快餐化的娱乐活动,比如对艺术选秀活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非常沉迷。而传统戏剧因为需要更多的鉴赏常识、戏剧常识,需要对剧目、派别和唱腔有充分的了解,很多年轻人不具备,再加上剧情很慢,依依呀呀,需要内心的“慢品”,“太急躁”的年轻人就远离了戏剧文化。有些地方剧团甚至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戏剧音乐、昆曲京剧等传统剧目的欣赏者,多是中老年人等。关注和纠正这些庸俗化的“文化不良”,显然比关注“于丹被呛”更有现实意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观察于丹和北大学生,他们做得非常好,毕竟他们将精神视角投向了昆曲,且用心在品味、欣赏和学习这种国粹时,出现了抵牾而已。当下最应该做的是,抛开各种文化顾虑、文化鼓噪,将注意力倾注到厚重的民族文化、文化精粹,以及灿烂的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中,将传统文化当作民族的发展灵魂,让老树开新花。当磅礴的现代化气息注入古老的文化之中,民族遗产就会得到更准确的传承、发扬、保护,而臻于完善。耿银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