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贤亮一笑置之包养情人…
作协:望谷歌提出让中国…
最新热门    
 
蒋蓝:望帝春心托杜鹃

时间:2012-11-26 12:49:27  来源:不详
oo化出,却用作奸妇的原配的代名词。杜鹃的鸣声即为cuckoo,不啻骂人为“乌龟”,这种借喻在莎士比亚[注: 威廉·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的戏剧里已经频频出现。

    杜鹃具有的复杂性,足可以成为阴暗、凶险、欲望炽烈的人性的飞行具象,它在时间的高处打开翅膀后,受到多方面的仰视,是毫不奇怪的。奇怪的是,杜鹃在西语里除了在希腊神话中物尽其用以外,长时间来一直是隐蔽的,尽管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就对杜鹃的寄巢习性作过描述,但这并没有引起后人重视。亚氏说,相传杜鹃为鹰所变,产卵而不筑巢,把卵产在别的较小的鸟的巢中,把巢中原有的卵吃掉,让那鸟为其孵卵,并为之哺育长大。还说杜鹃喜欢把卵下到苇莺的巢中。苇莺我见过,比麻雀还小。真想象不出,喜鹊般大小的杜鹃如何把自己的卵产到这样小巧的巢内?《动物志》中有一段读来颇令人解气的文字:“杜鹃在群鸟中是以卑怯著名的,小鸟们聚起来啄它时,它就逃去。”。

    杜鹃在空中陡转身体,把背光的一面向语言展开,那些被它们干燥而执着的叫声所触及的秘密,也为之苏醒。每年秋天,亚欧两洲高纬度地区的杜鹃,都要南迁到非洲或澳洲越冬,旅途长达千里。每到这时,小杜鹃便断然脱离义亲,独身长途跋涉,到它生身父母越冬的地方去。似可推测,那只杜鹃与邵雍在洛阳桥头上空的邂逅,就像他被神谶命中,未来被叫声提前铺开,在空中写出字,但说出即失,看来天命真是不可泄露。

    古代巴蜀是杜鹃传说的发源地。我偶尔在成都平原边沿的山林间,听到过杜鹃叫春的声音。那般激烈,简直比杜鹃还要杜鹃,像是苦闷者的口技功夫。在没有忌讳的年代,人们以鸟语尽兴打开情与色,不一定是叫人归去,怕是在自己收割爱情吧。听听杜甫怎么说的:“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今忽暮春至,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诗人就是诗人,他与思念的精魂猝然相遇,他只用泪水来抒写感动,并不泄露秘密。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