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刘震云新版《温故一九四…
刘震云对话人大师生:被…
刘震云:莫言获诺奖很正…
中国政法大学黄震云教授…
对话刘震云:许多作家假…
刘震云坦言茅奖经过民主…
刘震云:作家不能吃青春…
黄震云:“曹操墓”发现…
黄震云:“曹操墓”发现…
刘震云:我没想要故意幽…
最新热门    
 
刘震云谈新书:“麻木”的时候需要用针刺一下

时间:2012-12-8 12:23:48  来源:不详
昨天,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图书完整版开始全国发售,并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刘震云、冯小刚以及评论家雷达、张颐武等出席了此次活动。在记者见面会上,略显疲惫的冯小刚感谢记者和社会各界因为电影《一九四二》而关注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历史,并称从有想法到将小说拍成电影,经历了漫长的19年,这部反映惨痛历史的电影虽然发生在70年前,却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小说:没有故事,没有人物
  “我就是非常幸运,能够在19年前遇到震云,能够看到他的小说,种子在心里埋下,尽管有这么多年没有拍成,喘了几大口气拍过来,这也是一个天意,使我们在19年的时间里,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再做这个电影、重新去看这个小说的时候发现,和19年前不同的东西也重新被发现。”在发布会现场,冯小刚这样开场。
  记者拿到新鲜出炉的《温故一九四二》完整版,发现除了收录了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的小说和剧本外,还有一篇序言,名为《不堪回首,天道酬勤》,因为其作者正是冯小刚本人。这篇序言中,冯小刚详细交代了拍摄《一九四二》的前后因缘,他表示90年代初自己还是“小冯”时,在作家王朔的推荐下,第一次读到了刘震云的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在那时就有了将该小说拍成电影的想法。“我一口气看完,对本民族的认识产生了飞跃。小说没有故事,没有人物,也貌似没有态度和立场,主角写的是民族,情节写的是民族的命运。”
  2011年,王朔再次“催促”冯小刚将《温故一九四二》拍成电影。“王朔说了一句话我很感动,他说如果你拍这个赔了钱,我帮你写个喜剧,咱们把它赚回来。WWW.LsQN.cn”于是才有了现在公映的影片。冯小刚表示,在2002年和2004年,他曾经两度筹拍《一九四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反映民族伤痛历史的电影未能立项。在王朔的提议下,冯小刚“流浪的心才有被喊回到《温故一九四二》的归途上”。
  剧本:保留了电影剪掉的动人情节
  冯小刚说:“我觉得作为导演,一个电影它非常痛苦的是,小说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读者非常喜欢在这个大树里面还有一些枯枝败叶。它的丰富性,到了电影里,不要说枯枝败叶,就是枝繁叶茂也做不到,因为电影的时长。电影是一棵挂满果子的树,每一场戏,都只是在摘这个树上结的果子。在这一点上,它跟小说没法儿比,小说的那种力量、那种丰富性,在电影里就会变得只看结果,这是没办法的事。”
  在发布会上,冯小刚透露,为了顾及影院利润,电影时间需要尽量缩减,因此电影《一九四二》将剧本中的一部分情节减掉了,但是在此次出版的剧本中都保留了下来。刘震云透露,影片中的传教士西满和洋神父梅甘在影片公映版中没有结局,其实剧本中写道他们赈济灾民时,被日军发现,并要求协助日军一起给灾民发粮食。梅甘识破日军的政治阴谋,拒绝与其合作,于是两位传教士被日军杀害,死状摆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十分震撼。
  媒体:报道超越了小说和电影
  “《一九四二》上映以后,媒体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为什么拍这部电影。”谈到写作和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刘震云意味深长:“我想斯皮尔伯格拍《希特勒名单》,犹太人不会这样问的,这是不同民族之间对历史不同的态度。犹太人说要记住,我们这个民族选择的是遗忘,1942年死了三百万人,奥斯维辛集中营只有一百万。三百万人的事忘记了,我觉着这个民族有时候还不是个爱遗忘的民族,可能会是一个麻木的民族,麻木带来的历史后果,我们一天天都能感觉到。”刘震云认为虽然影片发生在遥远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