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肖复兴:归来沧海事——…
赢得跨越语际与文化的传…
岂止一字之差——“礼义…
数百份学规串起八百年书…
国学网再结“世博缘”—…
大饥荒是什么东西——读…
大屠杀中的难民心理——…
来新夏:要把名著读到这…
民国出版人的文化情怀—…
未来图书馆怎么建——摘…
最新热门    
 
儒者——金耀基书事

时间:2012-12-19 12:31:01  来源:不详
  “天人合一亭”建在一座小山上,山虽不高,却是绝顶。环望四围,天地开阔。远眺对面的马鞍山,一抹如黛;近看山下的吐露港,碧海连天。说是亭子,其实并非传统样式,一池清水,二树横斜,游人步入亭间,则奇景顿现:那池水宛如一面天镜,将人影倒映水中,一时间,人面在水,水面生人,虚实交映,似幻似真。而背景则是一片湛蓝,说不清是蓝天还是碧海,真个是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如此景致,还真有点“天人合一”的意境。置身其间,你不得不佩服该亭设计者的构想之奇特,寓意之深刻。

 

    在亭子一侧,立有一碑,上面全文镌刻钱穆先生的名文《论天人合一》,其中有一段堪称“文眼”:“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这篇文章写于1990年,当时钱老先生已经96岁高龄了。他把毕生所学所思所悟所得,最终归结到这看似平常的“天人合一”四字真言中。钱穆先生本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创院院长,金耀基教授也曾担任过新亚书院院长,且与钱宾四先生有着深厚的情谊。因此,他对现任新亚书院院长梁秉中教授的建亭倡议,全力鼎助。他说这座亭子能在自己的校长任内落成,令他感到十分欣慰!

 

    来到亭前,他又是给我们拍照留念,又是指点着各个方位,让我观赏最佳的景色,高兴得活像一个孩子。忽然,有几个青年学子结伴而来,他们认出了自己的金校长,兴奋地提出要和校长合个影。金先生爽快地答应[注: 答应,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在紫禁城的三宫六院内居住着皇帝的一大群妻妾,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她主治内宫,声明显赫;而地位最低的则是答应。]了。照完相,金先生又把学生们引到那块镌刻着《论天人合一》全文的石碑前,给这些年轻人讲解“天人合一”的道理。我离得稍远,只能断断续续听到他的解说——你们知道“天人合一”是怎么来的吗?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句话“五十而知天命”,孟子也有句话“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这就是说,人道与天道是相通的。宋代大儒对“天人合一”说的更多了,周敦颐你们知道吗?他说:“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还有朱熹,他也说过:“天即人,人即天”。上下三千年,儒家学说[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