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院落,生生地挤进了10来栋现代民居
与六栋堂相隔几里地的桃树湾大屋也未能逃脱人为折腾的灾难。在正屋的墙上,还保留有原农村小学最常见的宣传栏,一格一格画得分明,宣传栏的最中央写着“毛主席语录”几个大字。桃树湾大屋刘氏先主的后人刘光明介绍,以前,大屋里建有私塾,还有学生宿舍。只是,私塾的位置现在已被一栋两层新楼替代,留下半扇雕花门楣。
记者看到,桃树湾大屋古香古色的院落,生生地挤进了10来栋钢筋水泥、白墙红瓦的现代民居,个别民居的主墙甚至就砌在大屋的院墙上。
“去年,我还是这栋大屋的文物保护员,但一年忙下来,连3000元的工资都到不了位,我还当这个文物保护员有什么意思?”刘光明有些激动地说,“没人管的话,这里10年就要拆完。wwW.LSqN.cN我们都想住新房子嘛,又没有别的地方,只好拆了再盖!”
记者寻访中发现,位于浏阳永和镇石江村的建于清代中晚期的李家大屋,除部分经维修保存下来,槽门及大部分房屋已毁;浏阳小河乡田心村的建于清末的范祠老屋部分已拆;浏阳大围山镇楚东村的始建于光绪23年的楚东山大屋,其大门两侧均盖了几栋现代民居……
长沙现存的古民居多为土木结构,历经百年的风霜,不经[注: 不经 拼音: 解释: 1.不合常法。 2.谓不见于经典,没有根据。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 4.不禁;禁受不起。-bujing]现代手段修缮就不能再安居。继续住吧又住不下去,拆了重建吧又是文物保护单位,也不能拆。那些散落在乡野的古民居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懒得理会者有之,不愿舍弃者亦有之。而更多的人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爱护已是垂垂老矣的古民居,除了讲起老祖宗的故事时炫耀一番外,平时很难提及也很难去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