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面对沈家大屋老人的追问
就在离开沈家大屋时,覃菊香老人追出来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搞钱来修这个屋?”她说,好多人曾经来看过,就是不见有人来修。
刚走进桃树湾大屋,那位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娭毑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看可以,看了后你要帮忙搞钱来维修……再不修,这些老房子[注: 住宅是提供人居住的房屋。WWw.LSQN.cn客家人称作屋家,广东人称作屋企,福建人称作厝。为民间信仰的风水区分由于生人居住;称阳宅、以别于已经身故入土之阴宅(墓)。]都会垮了的。”这也难怪,这位娭毑实在是被经常传出的垮塌声吓怕了。据说,每逢有人来大屋,她就会说“请帮忙搞钱来维修。”
去其他几处古民居寻访,感觉那些古民居也和沈家大屋、桃树湾大屋的命运差不多,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晒雨淋,听凭在风雨中孤独地飘摇,仿佛不曾有人来打扰。
但六栋堂的境况却有所不同,李氏家族的后人宁愿少吃一口也要保住老祖宗留下的大屋。故而,他们在家族里发动捐钱捐物,试图恢复昔日风光浏东一带的六栋堂。我不得不为李氏后人的壮举感到高兴!毕竟他们也不容易。可当走进差不多已快维修完毕的六栋堂里,我就有些莫名的伤感了,眼前的状况与我寻访所得的六栋堂过去的风采相去甚远。直说了吧,现在的维修使六栋堂变得不伦不类!
我真的感觉古民居很麻烦,就像一块“鸡肋”。日久天长,阴暗潮湿的老屋的确不适合人住居,成为“空心房”也是必然。无人住居和打理,那些古民居会垮塌;像六栋堂那样,有人看管和维修,却又将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