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论:心灵的净化,是清…
评论:郦食其,最后的说…
评论:别把“编笑话考题…
评论:影视迫害下的秦始…
评论:“投机文物学”实…
评论:政协委员莫言冯小…
评论:雷锋精神从未走远
评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评论:名著改编要好听好…
评论:洋建筑可以山寨 …
最新热门    
 
评论:李太白距离诺贝尔有多远

时间:2013-03-26 13:15:06  来源:不详
莫言的诺奖效应蔓延到了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同是作家和政协委员的赵丽宏说,他今年将撰写提案,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他甚至已为这个奖项想好了名字,就叫“李太白世界文学奖”,而且赵丽宏建议这个奖不由作协组织,由非官方基金会来承办,要作成“中国的诺贝尔[注: 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文学奖”。 
  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将其作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这个“文学古国”和“文学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但是,美好归美好,文学归文学,即便赵丽宏的提案一切顺利,可我们是否能办成这个“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还真的是个未知数。因为李太白和诺贝尔的距离实在是有些过远。
  说李太白和诺贝尔的距离太远,这并非妄自菲薄,也不是崇洋媚外。当然,奖项的名字并不重要,“诺贝尔”这三个字可以做文学奖项的名字,“安徒生”、“卡夫卡”这几个字照样可以做文学奖项的名字,名字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甚至说,如果有人愿意出钱,来个“二蛋”文学奖或者“狗剩子”文学奖都基本不成问题。李太白和诺贝尔的距离,不是时间的距离,不是金钱的距离,也不是肤色的距离,更不是文学造诣的距离。他们距离的关键在于:中外文学在实质性上的距离,中外奖项运作方式的差异。
  从金钱角度说,我们真的不缺钱,就是办几十个诺贝尔奖规模的文学奖项都不在话下。Www.LsQN.CN不过文学奖项有时并非只注重金钱,我们往往看到了诺贝尔奖的巨额奖金,却忽视了那些奖金少一些甚至微薄但同样名声斐然的文学奖项。像都柏林文学奖的奖金是10万欧元,卡夫卡文学奖的奖金是1万美金,而更为夸张的是,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奖金只有区区的10欧元。奖金虽少甚至少得可怜,但他们的影响力却与奖金数量严重不成正比。比如龚古尔文学奖,虽然近年来屡受非议,但在法国有一种说法,“只要是获得龚古尔奖的小说,法国人都愿闭着眼睛掏腰包(去买)”。所以,金钱是次要的,文学的意义才是主要的。而我们的文学,可能牵扯的因素太多,这样的文学环境里产生的世界性文学奖项,会有人认可吗?
  假如说我们真的设立了“李太白世界文学奖”,可我们怎么运作呢?我们的文学奖项运作经验,基本上是来源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那一套,上级逐级下发命令后,下级逐级上报,然后再根据名额评选。这与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代表的“海选制”大相径庭。比如英国的布克文学奖,他们是“所有作家,无论国别,只要其作品以英文或有英文译本发表,就均有资格获奖。”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便不由作协来承办,可由谁来当评委,工作量巨大的常设机构如何设置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假如缺乏公正、公平、公开,那评选也就没有了意义,要是偶尔有一个两个“拒领”的怪人出现,那可就乱套了。要是办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李太白世界文学奖”,那还不如办个“莫言文学奖”意义大呢。
  做“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个好想法,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李太白距离诺贝尔有多远,否则还不如不办!姜伯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