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许嘉璐:文化对话是两岸…
对话黎耀祥、杨怡:我们…
专访许嘉璐:儒耶对话将…
许嘉璐:要对话不要对抗
林祥雄:站在文明对话的…
文明对话与中华文化精神…
清源国学讲堂对话百年儒…
刘震云对话人大师生:被…
莫言瑞典行程紧密拒专访…
两岸著名学者对话“道家…
最新热门    
 
对话紫砂大师徐秀棠:不喜欢炒作 不看权贵脸色

时间:2013-04-07 13:24:00  来源:不详
nbsp; 徐秀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必须要下点功夫的。搞工艺美术,不能师傅教什么你就做什么,必须要把老题材跟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比如钟馗,很老的题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你怎么去表现?还有“龙生九子”,你怎么去组合,怎样把现代理念和传统手法结合起来,都是需要琢磨的。
    记者:“丙寅大吉”这样的题材,真了不起。
    徐秀棠:丙寅大吉是1986年为参加全国陶瓷评比的大“工程”。参加同类产品评比,一要能一下子吸住评委的眼睛;二要经得起细看具有真东西。我想的是把雕塑茶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雕塑作架座上面陈列茶壶,主题茶壶是以虎形体现“寅”,以鱼尾体现“丙”的“丙寅壶”,结果真的得了一等奖,而且评分总在一、二名。
    我的任何一件作品,从来不是一个版本的重复。例如做几百个人物头面每一个都不一样,是有感而作,不是故技重操。
    敢于“吃螃蟹”
    但只挣自己该挣的钱
    占地30亩的“长乐陶庄”,从门口“唯吾知足”四字融成一个字的巧思,到复原龙窑的文化原貌,到历代紫砂大师的形貌刻画……紫砂文化,在此活化成一种美好生活与文化情怀。你想象不到,面前这个时时展开温和笑容的老人,会有这样的魄力与决断力。早在1987年,他50周岁的时候,便冲破体制束缚,转到乡镇企业的紫砂二厂,建立了雕塑分厂,从计划经济转到了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来。
    记者:“长乐陶庄”实在太美了。这个,投资很大吗?
    徐秀棠:比较早了,1995年底的事情。那时候投资还不算太大。我走到今天,很多时候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敢于尝试,有时压力确实挺大的,离开紫砂厂,是第一个;买地盖陶庄,我是第一个;都是走在社会发展前列。现在是经济社会、多元化社会,有的人为了资本积累凡能挣的钱都挣,我属于该挣的钱就挣,不该挣的钱不挣。
    记者:现在紫砂热得发疯,也是因为投资能获益吧。收藏这么热,对紫砂爱好者有什么建议吗?
    徐秀棠:收藏者、投资者对作者要有了解,他到底在干什么,他的艺术成就在哪里,他作品的来历,等等,这是最基本的。对爱好者而言,不要操之过急,不要偏听偏信。要理智地理解紫砂的共性和个性。
    记者:有人炒紫砂泥,听说有人囤了很多,宜兴的紫砂泥要被挖光了?
    徐秀棠:紫砂泥是原材料,是通过手工工艺才体现出它的工艺、艺术价值,绝不能与田黄、鸡血石那样的材质相提并论。市场上做紫砂的泥有几百元一斤的,也有几角一斤的,上下百倍,差的泥料做普通低价的商品壶,好的泥只有名家们用得起,而名家们做壶数量有限,当前出矿的好泥,各练泥厂及名家们都有囤积,据不久前的勘探报告,紫砂泥估算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有90余万吨之多。所以,一两百年里都不缺紫砂好泥。当然也会有用完的一天,如石油、煤炭及各种矿藏一样。请放心,一时间里紫砂泥是不会枯竭的。
    紫砂传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