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梁晓声:不会再写知青题…
政协委员忧心国粹 名家…
梁晓声称中国人普遍郁闷…
梁晓声谈“方韩大战”:…
梁晓声:阅读是一种生活…
梁晓声:农家儿女
梁晓声:郁闷自媒体
最新热门    
 
梁晓声:不会再写知青题材 将回归虚构小说写作(1)

时间:2013-04-15 12:09:18  来源:不详

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执着与无奈,以及他们在沉默中孕育的愤怒和反抗。

14年前,在文学领域建树颇丰的著名作家梁晓声,突然推出一本看似与文学毫不搭界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其后,梁晓声又于2012年推出了新作《郁闷的中国人》,以一个时代见证人、时代病相剖析者的身份,直面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痼疾,以事态、事实、以鲜活的底层状况采样“脉诊”国情,字里行间灌注着作家深沉的“劝世”“醒世”“忧世”之心。在书中,他预言,“郁闷”对中国是一种困扰,但又蕴含了可贵的契机——未来的30年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除了经济,还有许多的实事要做,其中改变“文化缺席”的现状尤为迫切。

更重要的是,梁晓声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老三届出身、“最老的愤青”,行文不再以愤懑为情绪主线,而是旨在给出了切实的药方。日前,在广州宣传新书的梁晓声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建言”的自觉贯穿于他新近的写作和言论之中,而严谨的政治社会评论,比起网络上只图一时痛快、戾气横溢的发泄,自然对这个时代要有益得多。wwW.LSQN.Cn

谈文化

“文化缺席”造成很多“半脑人”

记者:您在《郁闷的中国人》中写道,中国当下各阶层的矛盾都与“文化缺席”有莫大的关系,“文化缺席”体现在什么方面?

梁晓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拥有最多不爱读书的人。我国年人均读书仅4.5本,扣除教科书,中国人平均一年读书不到一本。而排名最前的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这就是差距。

近20年来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增加了,但读书的比例却越来越小,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喜欢读书了,上网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上网是为了阅读、学习,这点我不相信,大多是在看垃圾、煽情的东西。有时我看到外国科学家写的科普书和科教书,就会自惭形秽,人家一个科学家文学功底都可以这么好,而我们的科学家写出的东西,大多数偏于晦涩生硬。现在的大学培养了太多的“半脑人”,只有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感性脑区退化。

梁启超[注: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