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古建聚落的保护不…
“妈妈再打我一次”被指…
专家:90%以上的大学生…
专家谈隋炀帝皇后一女侍…
专家解析上官婉儿墓没有…
《打狗棍》研讨会召开 …
专家:生命科学和历史学…
专家谈辽宁壁画遭破坏性…
专家:流泪是语言出现前…
俄罗斯专家贵州讲汉学 …
最新热门    
 
专家:古村落是今天的也是未来的

时间:2013-12-13 09:13:01  来源:不详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于古村落的认识,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从最初作为乡情故土的情感之地,到作为民俗民风的文化资本,到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把其视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社会资本。昔日的古村落,现在正经历着生存功能和造血机制的衰落。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古村落的物质形态本身,更主要的是其中包含的文化物种,以及以人为核心的活态文化传统的保护。  
  古村落是一种文化资本
  体现着民族民间创造智慧的村庄,今天仍是被我们忽视的生态资源。中国农耕文明以第一自然为本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形态仍然是适用的,是符合低碳时代现代发展的。村庄,是我们要重视依赖的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村落的自然生态与休养生息价值凸显出来。古村落的生态价值及自主的慢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望尘莫及的优势,而边疆地区的一些古村寨,更是成为吸引世界瞩目的文化物种稀有之地。
  乡村文化资本概念的提出,是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概念本土化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造性解读。但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二者缺乏整合意义的认知实践,使无形遗产在概念的界定和现实操作中易孤立化,易忽视发生学意义上的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也使保护实践的工作容易局限于文化形式本身。wwW.lsqn.CN
  古村落应是活态博物馆
  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涉及到农业人口向城市居民的转化。小城镇发展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是让农民移居城市(城镇)实现现代化,还是让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实现现代化?所以,一方面,对那些进入保护名录、具有代表性民族文化与生态价值的古村落,应当去保持其原生的物质形态与活态的农业生产与习俗传统;另一方面,对那些不能进入保护名录、同样有特色的古村落,我们倡导在乡村有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建造有特色的新乡村,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新农镇发展”。
  “新农镇发展”是以农为本,以村社第三产业发展为辅,以新型的多方股份合作方式为发展基础,考虑到农村与城市的互动与互补。其实,许多古老的村庄本身就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活态博物馆和文明生态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吸引年轻农民工回家乡就业致富,让古村落保持有人气的日常生活。
  古村落保护的关键不仅仅是物质化的建筑,同样包涵以人为本的乡土栖居文化方式,否则,至多是做了个“古代房地产”。唯有受到尊重和权益保护,农民才会热爱他们的文化。并通过探求权益的边界问题和经济学的新视角,让农民获得应有的资本收益。
  中国的农村是个蕴含着智慧的地方。解决不了乡村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完全实现,乡村是考验改革开放的最后一道关。今天的古村落也是未来的,没有人有权力让古村落消逝在我们这一代手中。 (乔晓光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