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张锦秋:藏起文学梦 迈入建筑行

时间:2009-12-4 10:49:02  来源:光明日报

  豪情今犹在 宁静淡泊心

  吴良镛对她说:“你是个建筑师,你可要坚持原则啊,不要拿原则做交易”

  对吴良镛先生,张锦秋怀着由衷的崇敬。他的一席话,张锦秋至今难忘:“张锦秋,你是个建筑师,你可要坚持原则啊,不要拿原则做交易!”

  前辈的嘱托,张锦秋不敢怠慢。

  她设计的大唐芙蓉园是一座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因其整体规划严整、传统风格浓郁而成为西安新地标之一。有些城市的相关领导带着诚意找到张锦秋,希望她在自己的城市也设计一座这样的公园。张锦秋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你们的城市跟唐朝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

  张锦秋就是这般的敢于直言。她说现在的某些建筑一味地追求“新、奇、特”,打着“现代建筑”的旗号,但实际上是“唯形式建筑”,目的就是玩花样,通过标新立异来留名。

  “一个城市就是一篇大文章,某个建筑就是其中的一个段落,或者只是一句话。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衔接,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否则就成了天书,谁也看不懂。”问题是,现在的很多城市就是让人看不懂,而且千篇一律,集体让人看不懂。

  张锦秋认为原因包括建筑师缺乏全面的文化素养。她说现在的年轻建筑师大多成了设计机器,每天都在看设计图,找不到时间充电,只能吃学生时代的老本。关键是有了一点空余时间,还要玩电脑游戏去“偷菜”,“现在我们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有时间了去干什么,一个是有钱了怎么花。”

  另外,她觉得目前的建筑教育存在误区。大学生刚毕业,就急着要表现自我,城市整体规划上有一些限制,就抱怨影响了发挥,“建筑师跟画家不一样,画家你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建筑师的作品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不能你想着自己来发挥,但没过几年就成了城市垃圾。”所以,她希望年轻的建筑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

  张锦秋很清楚她的场域有多大。她的设计方案大多是给西安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所以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西安,陕西以外更少涉及。曾经有外省单位高薪聘请她出任各类职务,她始终不肯离开这里。有朋友问她在大西北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张锦秋的回答干脆又有力量:“熬什么?挺好嘛!”

  “人们都说城市可以改变人,张锦秋先生对西安的贡献,让我感受到人也可以改变城市,”屡次到西安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官庆如此感叹。

  张锦秋说三秦大地滋养了她,“我在这里很安心,用‘安心’这个词都不够,我庆幸自己能在这里安身立命。”

  所以,对西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她都深怀感情。在设计陕西省图书馆时,工地上有一块高低不平的坡地,大家都想着要把坡地铲平了好施工。张锦秋不同意,因为这里是唐长安城保留下来的惟一一处高地。

  对西安的历史,她了如指掌;对优秀传统文化,她由衷地热爱。

  在西安碑林,她悟出了建筑与书法的关系,建筑布局如同书法的结构,都是空间艺术,建筑风格如同书法的神韵,建筑处理如同书法的用笔;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她发出感慨,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艺术宝库,我们又能为后代留下什么?

  在学生万宁眼里,张锦秋总是充满了干劲与激情。不久前,他们和业主见面讨论方案直到夜深,万宁说她困得有点支撑不住,但张锦秋依然精力充沛,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年龄,耐心地作着解释。而且,张锦秋看施工图非常仔细,每一根线她都要问清楚,甚至连卫生间的门怎么开,她都要求学生必须心中有数。

  古稀之年的张锦秋,正以这般的干劲与激情,迎接着生命中的丰收季节,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好一个锦绣的金秋时节。

  本报记者 王国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