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东单西四鼓楼前”:话…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东方理想国”主题在中…
最新热门    
 
还原“东方左尔格”阎宝航:翻译《田中奏折》

时间:2009-12-7 11:45:59  来源:辽宁日报

  阎宝航,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在当下谍战影视剧盛行的时期,阎宝航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频频见诸各种媒体报道;陌生的是,他的面孔是模糊的,他未曾成为被广泛宣传的英雄人物,他的功绩更没有变成一代代中国人传颂的经典。他被熟悉的部分恰恰令他被“误读”、被“缩写”,太多的陌生让人们忽视了一位堪称“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全貌。 “阎宝航”应该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因时间流逝而褪色的记忆,还原更真实更完整的阎宝航,应该成为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

  11月23日,作家金河用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试图将阎宝航的一生梳理出一条大致的线索,但是,当记者完成与他的谈话后,似乎依然有许多应讲而没能尽讲的细节。阎宝航做了太多的事,在多年的陌生之后,要去了解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五个小时,又如何能够。

  2003年到2008年之间,金河写了一部十分“累人”的书——《阎宝航传》,用60余万字的规模来重现阎宝航的人生经历。金河第一次写人物传记,用他的话来说,比写一部小说要难太多,“为了5000字,我甚至要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写”。在撰写过程中,金河一步步靠近阎宝航,一点点了解阎宝航为东北、为全中国所做的功绩,他的角色逐渐由作者转向感受者,写作的目的也由受人之托转向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去记述。

  被“误读”和“缩写”的阎宝航

  “红色间谍”、“东方左尔格”,是两个被冠在阎宝航头上的颇为常见的称谓,许多人以为阎宝航是一位职业间谍,主要的工作就是情报收集,不过,金河却强调说,尽管谍报生涯确实是阎宝航一生革命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他所从事的各种革命工作中,谍报仅仅占据了一小部分,不能作为阎宝航全部形象的代表。

  “随着阎宝航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大众传媒上,甚至走上了电视荧屏,人们对他的关注大多只集中在他传奇般的情报生涯上。从追求‘看点’的角度来说,是无可厚非的,遗憾的是这些并不全面,这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阎宝航。关于德军进攻苏联准确日期的情报,关于日本关东军全面翔实的情报等等,以间谍语言叙事跟以抗日语言叙事,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同。阎宝航不是职业间谍,为苏联搞情报的落脚点仍然是祖国的抗日事业,况且这段谍报经历并不很长,从 1941年春到1945年日本投降,只有四年半左右的时间。 ”那么真正的阎宝航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阎宝航会成为后来的阎宝航?金河说:“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归结起来一共做了两件事,或者说完成了两桩平生夙愿:一件事是赶走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用了50年。另一件事是反对蒋介石的政治独裁和反共内战,争取民主和平,支援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 ”

  阎宝航出生于1895年4月,同样是这一年的4月,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而阎宝航的故乡海城一带正是甲午战争辽东半岛主战场之一,仿佛宿命一般,在长期受日本侵略压迫、饱经灾难的东北,阎宝航长大成人,东北特殊的社会生态造就了特殊的阎宝航。从学生时代开始,在其后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阎宝航一切活动的主轴都是抗日。推动教育、组织义勇军、促成张学良抗日、建立情报小组、保护抗日志士等等事迹,无一不令人动容。金河在讲述这段历史时,不禁说:“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中华民族不乏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的热血男儿,也不乏马革裹尸的将军,更不乏在不同岗位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志士仁人,他们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但是以坚持抗日活动时间之漫长,态度之坚决,功勋之卓著而论,阎宝航称得上‘伟大’二字。在抗日战场上,他一个人完成了需要战略家、外交家、宣传家、军事家、政治家、慈善家和情报专家共同完成的事业。 ”

  “他为东北做了太多的事”

  “他为东北做的事几乎无人能及,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这些历史事实几乎不为人所知。 ”金河是一位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作家,怀着一份东北人特殊的情怀,他希望东北人乃至中国人,都应该知道阎宝航曾经为东北这片受尽侵略者奴役的土地、为这里曾经受苦受难的百姓所做的一切。

  “在中国大陆,东北地区受日本侵略压迫时间最长、灾难也最深重。阎宝航身为一个东北人,对家乡的感情十分之深。在他所有的演讲中,言必称东北父老。 ”鲜为人知的是,阎宝航于1918年自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后,便立志要从事教育以救国。 1918年4月18日,是东北教育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阎宝航创立的“奉天贫儿学校”正式开学,当时仅七名学生。到1928年,贫儿学校已经发展至拥有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