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东方理想国”主题在中…
最新热门    
 
“东单西四鼓楼前”:话说古都中轴路

时间:2009-9-8 17:39:56  来源:不详

“东单西四鼓楼前”:话说古都中轴路

来源: 北京日报
    

    从古都北京的景山上向北眺望,可见一条笔直的街道从南往北直达巍然耸立的钟鼓楼下。这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是京城中轴路的一部分。在这条街道的十字路口处原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古老城门,最初叫北安门,是北京皇城的北门,清代改称地安门,民间俗称其为“后门”。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宫门式的建筑,面阔7间,正中设朱红大门3对,左右各两梢间为值房。城门高11.8米,进深12.5米。地安门内大街全长550米,街两旁自景山脚下北墙外,左右对称建有雁翅楼2座,楼仅高两层为内务府满、蒙、汉上3旗办公所(现为二十世纪50年代建颇具民族特色的大屋顶多层大楼两座)。

  地安门:皇城禁地北门

  地安门内大街在明、清之际为皇城禁地,百姓不得随便出入。街的东侧有黄化门街,是明清皇宫后勤服务的集中地,明朝时街两旁有管理、制造龙袍冠冕的尚衣监;掌管内外奏章、督理皇城事务、门禁的司礼监;办造宫中所用帘子、帐幔等的司设监。清代这里有帘子库、针工局、司礼监等。光绪时,此处曾称黄瓦门,俗称黄花门、黄华门,现在的19号院曾是清末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宅。地安门内大街的西侧现为西楼巷、油漆作、米粮库等胡同,实为明代内宫监的遗址。据《明史·职官志》载:内宫监掌木、石、瓦、土、塔材、火药、油漆、始礼等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坊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窖诸事。在这中轴路的两侧还住有众多的为皇帝服务的身怀绝技的工匠。

  从地安门至钟鼓楼下,是一条南北方向,长达775米的古老街道,现称地安门外大街。其北段(鼓楼至万宁桥)元代叫十字街,明代称鼓楼下大街,清代称鼓楼大街。其南段(万宁桥至地安门)明代称皇墙下街,清代称地安门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平民街市。

  此街处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文物古迹遍布街道两旁,历代均为繁华街市,俗谚“东单西四鼓楼前”的鼓楼,就指的是这里。标志性建筑有万宁桥、火德真君庙、白米斜街和杏花天老宅院,百年老店铺等。

万宁桥:水淹北京城之说

    万宁桥在皇城北门地安门的北边,地安门清代又称后门,此桥也俗称后门桥,而800余年前始建时的旧称海子桥和万宁桥却湮没无闻了。追寻历史,可知元、明、清3代,这座桥是北京运粮河上的一座非常重要的桥梁,当年从通州大运河驶来的船队川流不息,桥的西边是广阔的什刹海水域,桥东则是大运河的航道,桥头曾有一饭铺以卖炸灌肠而名噪京城,据传西太后曾亲临品尝异味,店铺匾额由黄祾子围裹。地安门大街上更是店铺鳞次栉比,江南商贾、川陕豪客云集此处。现在鼓楼之下、街道东侧仍存有明代单檐重楼式铺面房一座,其雕镂细致,彩绘新颖为北京旧铺面房的典型。

    据传说后门桥的下边桥洞的正中间刻有“北京城”3个大字,北京的“京”字正好坐落在北京城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