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
都贴上贺岁的标签,电影…
留下污染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广告引发热…
忆电影《十六号病房》著…
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期…
中国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
海外汉学的“中国趣味”
中国传统“和”涵义探析
中国重拳出击文物犯罪 …
最新热门    
 
中国电影的软肋究竟何在?

时间:2009-12-7 11:46:00  来源:辽宁日报
和感动。而到了《麦田》,美丽的只剩下形式,一层空壳,演员再怎么卖力,都无法收拾电影在故事编织和人性挖掘上面的亏欠和残缺。

  概而言之,中国电影在东京电影节上的全体沉没,除了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归之为评委们的不免遗珠之外,或许还可以隐约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真正优秀的作品必须是依贴人性本身的,有着感情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内核,其次才是场面、色彩和造型。形式感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尤其不能主次颠倒,造成人物灵魂的粗浅、浮躁和苍白。

  电影的历史是一条长河,在其中能够搅动起生命浪花的,几乎很难离开深沉有力的主题蕴含,起伏有致的故事线条,耐人寻味的悬念和解答,精彩传神的人物塑造,而这些本来是属于电影本体上的东西,近些年来却一直在华语电影里失落或者缺席。

  电影是要好看,是要可观,但是在好看和可观里面理应负载一些永恒的属于人类天性、人格、欲望和情感的深层次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就是为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流泪,哪怕是浓缩着人生特定瞬间的一个细节,譬如《穆谢特》中那个绝望女孩在最后一幕的跳河镜头,静谧无声,却在我们的心里激荡起不绝的回响与共鸣,再比如,《爱情万岁》中杨贵媚的长达几分钟的撕心裂肺的哭诉,一下子把现代都市中人性的疏离、隔膜和无奈表现得形神兼备无以复加。这些都是电影中非常有意味的形式,创造了艺术的真实。

  贾樟柯在访谈录中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管对空间、建筑怎么着迷,最后拍电影还是为了拍人。

  人不是道具,不是布景,也不是可以任意摆布的木雕泥塑。人活在电影的呼吸中,有了魂魄,有了神采和表情,才变得真实生动起来。那时候我们被电影撞击,会觉得有了它,一切都会与众不同。眼下中国电影最需要的恐怕正是这个。(刘恩波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