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天文学家:银河系中或有…
李银河:王小波是天才 …
李银河:中国最大多数的…
社会学家李银河推新作:…
李银河:所有主张男女平…
李银河新作抹黑中国? 下…
余秋雨:河姆渡告诉全世…
最新热门    
 
李银河:单身自愿一夜情没问题 说我赞成乱伦荒唐

时间:2009-12-8 12:54:13  来源:南方日报

  李银河社会学新作《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日前在京首发。该书是同期推出的《李银河文集》十卷本之一。这十本书是李银河研究的一个回顾。她坦承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并认为这个定义在中国被误解很深。她认为,“其实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是女权主义者”。

  李银河表示,《后村的女人们》是一份关于中国当代农村家庭权力关系的调查报告,一共调查和采访了冀鲁两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后村100个农妇。为写作该书,她走进后村,历时3年实地调查。她发现农村妇女的真实处境仍然令人触目惊心:“妻子不满足丈夫的性要求就被暴打;家里有了好吃的不给女孩吃;自由恋爱备受争议;兄妹换婚被默默忍受……”她认为这项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跟以前相比,在很多方面农村妇女的地位虽然有了改善,但是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她们和男人还是很不平等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

  写这部关于农村性别权利关系的著作,李银河坦承自己是“绝对的女权主义”观点。她认为女权主义在中国被妖魔化了。“大家觉得女权主义是仇视男人、跟男人争斗之类的,实际上我觉得女权主义就是主张男女平等,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是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实际上是国策,因为主张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国策呀!”

  婚姻制度也不见得那么永恒

  记者:之前媒体报道了你的一些言论,引起很大争议,比如“一夫一妻模式显得过于单调”。有些人说,关注你也是因为你在很多关于性的问题上屡屡发表惊世骇俗的观点,你怎样看待这么一个问题?

  李银河:一些问题大家都觉得是很天经地义的,比如婚姻制度,可实际上,婚姻制度也不见得就是那么永恒的,它也是在不断地改变。当然在中国的变化可能是最慢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特别看重家庭价值的社会,所以这个事情在中国听起来就特别扎耳。而在那些比较看重个人的社会,婚姻制度的重要性跟咱们就大不一样。在北欧,有一半人基本上不进入婚姻,而是选择一些其他的方式。在匈牙利,目前只有一成多的人进入婚姻。我只是把这些客观的统计数字和趋势描述了一下,国人就很受不了了,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嘛,我们搞社会学的,就是要把事实告诉大家,我们社会学就是做这样两件事,一个是告诉你事实是怎么样的,一个是告诉你为什么。

  一夜情是没什么道德问题的

  记者:你之前还说过“一夜情在道德上完全没有问题”。

  李银河:关于“一夜情没有什么道德问题”,我是有一个前提的,双方必须是单身,而且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满足了这些前提,一夜情是没什么道德问题的, 而且他们是有权利的。但是一夜情如果发生在已婚的人身上,这就违反婚姻道德了嘛,这是不对的。而且我还加了好多限制,比如说一夜情是很容易传播性病的。另外,性和爱分离我觉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性和爱连在一起感觉会更好,但是如果分开,也没什么道德问题。有很多夫妻的感情是不那么好的,可以反推嘛,你能指责一对没有感情的夫妻生孩子是道德不好吗?所以性和爱分开的案例绝对不占少数。性和爱连在一起是比较高质量的性,但是不能够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么高质量的性。

  媒体不要歪曲篡改我的言论

  记者:你说的“只要不生育,表兄表妹也可结合”,也引起了很多非议,似乎跟传统和国家的规定不太吻合。

  李银河:表兄妹结婚在传统社会中是合法的,后来国家对此有了新的规定,我是赞成的。我只是说对于一些非常个别的个案,一对表兄妹,他是非她不娶,她是非他不嫁,两人又保证不生育,法律可以对这样的个案网开一面。有人因此传我赞成乱伦,真是太荒唐了!我确实是对习俗有挑战,但是不要歪曲和篡改我的言论。

  ○李银河素描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有社会影响力同时又最富有争议性的社会学家。她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在她心目中,王小波是“浪漫骑士”、“行吟诗人”和“自由思想者”的完美化身。他们的朋友丁学良在一篇回忆王小波的文章中感叹:“她真可谓是贤惠,王小波则像个大爷。”这让人对她所说的“女权主义者”身份有些困惑,对此,她解释说:“我不忍心让那样智慧的头脑去干粗活。”首发式上来了很多李银河的读者,把现场挤得满满当当,李银河吃惊地表示“完全没想到”。她穿得很朴实,没轮到她发言的时候低着头,显得没什么精神。但是一旦说话,她的震慑力还是惊人的。(记者 陈祥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