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勒克莱齐奥:作家不要为…
勒克莱齐奥:不要为了所…
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我…
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期…
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诺奖得主克莱齐奥:从中…
最新热门    
 
勒克莱齐奥:多亏诺贝尔文学奖 我还清了欠款

时间:2009-12-9  来源:新京报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访华

  勒克莱齐奥:“诺奖”助我还清了贷款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日前专程来京,为“傅雷翻译奖”担任颁奖人。本报记者对他的专访在饭桌上进行,话题从文学发散开去,关于他的“流浪”,关于他对老舍的喜爱和对中国的印象,关于他面对批评界和自己内心的压力与焦虑……边吃边聊的轻松气氛,也许更容易捕捉这位瘦削的法国男人,大脑中层出不穷的浪漫意象。

  生活 多亏诺奖,我还清了欠款

  新京报:《流浪的星星》好感人。

  勒克莱齐奥:啊,那是我妈妈讲给我听的故事。

  新京报:“流浪”既出现在你的书名里,也是你生命的主体。每次出行,你是因为“离开”这个念头而兴奋,还是因为有个“原地”,能让你安心离开?

  勒克莱齐奥:是“离开”使我兴奋。事实上我并没有哪个“回去”的“原地”。我有两个女儿,一个住在美国,一个住在巴黎,而我家人以前在毛里求斯,我太太还有亲人在法国南部。我喜欢离开,把生活里的担忧全都放下。但有时我也得回去面对我的私人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经济问题,但多亏了诺贝尔奖,我把以前欠银行的一大笔钱都还清了。现在我自由了。

  新京报:你在1975年后写下的文字色彩感很浓,有时连味蕾都有感觉。

  勒克莱齐奥:你爱做饭吧?

  新京报:几乎天天做。

  勒克莱齐奥:我看你也像。我只做一种———咖喱。下回吧,我给你做咖喱鸡肉。

  新京报:但是你不喜欢读者用猎奇的眼光去读你的“异域”小说吧?

  勒克莱齐奥:我的小说《战争》中,所有的人和地方都没有名字,人们无法辨析这到底是在哪儿。我就是故意不想要现实主义,也不想让大家往“异域风情”上面靠。

  新京报:现在还画画吗?还给孩子们写书吗?

  勒克莱齐奥:有时候也还画。小时候觉得画画和写字是一样的。话语可以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从来没有简单的答案。我最近在写的童书,主题是“快乐”———“当世界醒过来,快乐就消失了”。

  新京报:听着更像是写给大人看的。

  勒克莱齐奥:你觉得读者对象是孩子和大人有区别吗?我觉得其实差不多。

  新京报:而你下一本小说依然写的是殖民地,近年你写家族史较多,是有“拯救历史”的意思在里面?

  勒克莱齐奥:正是。可也不一定叫家族史。我家里人跟殖民地的关系太密切了。现在我要给我的孩子们整理以前的故事。

  写作 我成了自己笔下的受害者

  新京报:你的第一本小说《诉讼笔录》里有“新小说”的痕迹,而从《沙漠》开始你回归到了较传统的写作,而且之后你对“新小说”的态度很鲜明。

  勒克莱齐奥:我开始写作时,“新小说”正当热潮,我当时给出版商写了封信说,我不属于“新小说”流派的,我是美国纽约小说派的,像塞林格他们那样的。可不知怎的我还是借用了“新小说”的某些味料。直到有一天我觉得一切成了失控的玩笑:我成了自己笔下的受害者,被吞噬了,我变成了“物”。不行,我得停下来,缩回自己的壳里。我回到了古典的写作方式中。打这以后我一直注意看好自己,别再被自我所毒害———我要和写作保持距离,歇斯底里一次就够了。

  新京报:回归到传统,生存的荒诞感就减少了吗?

  勒克莱齐奥:有时冬天夜里,听见风在屋顶吹动风向标的声音,忽然就会生出寂寥,想到有一天自己就会不在了。那时怀旧情绪便一下子涌来。我20多岁时,很自然,总想一鸣惊人,于是在咖啡馆、街上把周围的对话记下来,就拼成了书。

  新京报:写作生涯中有过难过的隘口吗?

  勒克莱齐奥:在开始写《沙漠》以前,我一直写自己的故事,那时写得我自己都开始恶心了。于是我住进了巴拿马森林里的Embera-Wounaan部落,前后有三年。我什么都没写,只是待着,和那里的人们聊天。碰到过一些对我而言像导师的智者,他们慢慢地帮我找到了出口。离开森林以后,我第二次结婚,那是第一个转折。我妻子是摩洛哥人,我读了20世纪初摩洛哥人抵御法国人入侵的故事,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吸引住了我。我觉得是时候将重心从自我转向他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