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日”里的人和事
小剧场里的泡沫与真金
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
舞蹈里的性别倒错:金星…
师德演讲稿之绿天里的自…
陈逸飞的“冤假错案”:…
“平凡世界”里的快乐(…
八字解析《我的团长我的…
身份证里的灵数占卜
风水学上卧室里的床该怎…
最新热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再获俄文学最高荣誉

时间:2009-12-10  来源:光明日报

  四十年前,他写了一部不朽之作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瓦西里耶夫再次摘取俄罗斯文学最高荣誉

  在11月26日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文学奖年度颁奖典礼上,俄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获得了“荣誉和成就”特别奖。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85岁高龄的瓦西里耶夫登台领奖时,全场嘉宾起立并长时间鼓掌,向这位以“描写战争中普通人命运”而著称的文学前辈表达爱慕和尊敬。

  这一刻,老作家眼里泪

  光闪烁……

  对经历了战争、苦难和时代变迁的文学家瓦西里耶夫来说,“荣誉和成就”特别奖显然不仅仅是一个造型独特的奖杯和一笔数额不小的奖金。它是俄罗斯读者对其一生创作活动的总结,也是整个国家对其创作活动的认同。正如俄媒体所言,鲍里斯·瓦西里耶夫所获得的是一项了不起的荣誉,因为这项荣誉所表达的是“一个国家对一位公民的敬重”。

  众所周知,去年获得该奖项的是已故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

  五年前,当瓦西里耶夫庆祝自己80岁生日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致电表示祝贺。普京在电报中说:“……您创作了许多沟通读者心灵的作品,使千百万崇拜您才气的人感到您是可亲可爱的人。伟大的卫国战争题材在您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您真挚而热诚地讲述了那个英雄年代和一代军人命运的故事。您在自己的书中提出了最重要的道德问题,坚定了对善良与人性、以及对永恒的精神财富的信念。”“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出自俄罗斯作家的名言既说明了作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俄罗斯人对作家的格外敬重。在俄罗斯,总统或许会因工作繁忙而放弃与科学家会面,但却不会拒绝成为文学大师家里的座上客。读者或许还会记得,俄罗斯总理普京当年作为总统到索尔仁尼琴府上拜访时,曾对这位俄罗斯当代文学泰斗说:“谢谢您同意在家里接待我。”

  瓦西里耶夫虽说不如索尔仁尼琴那样名声显赫,但显然也是俄罗斯人眼中的文学大师,是俄罗斯政要愿意向其表达敬意的重量级人物。1924年5月21日,瓦西里耶夫出生于俄罗斯北方重镇斯摩棱斯克。他父亲参加过国内革命战争,是红军骑兵部队的指挥员。卫国战争爆发时,17岁的瓦西里耶夫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学业,奔赴前线,成为空降兵部队里的一名普通战士。1942年,他曾进入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重回战场。1943年,中士军衔的瓦西里耶夫身负重伤,伤愈后进入装甲兵军事学院进修。从1948年到1953年,作家一直在乌拉尔担任运输装备试验工程师。1954年,瓦西里耶夫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以剧本《军官》初露头角。1956年退役,进入著名剧作家包戈廷(代表作《带枪的人》)的电影剧本写作讲习班,从此开始专职创作,作品包括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1969年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使作家一举成名,小说有17种舞台改编本,包括话剧、歌剧、芭蕾舞剧和电影。1975年作家因这部小说及其舞台剧本获得苏联国家奖金。他的长篇小说《未列入名册》(1974)以及中篇小说《后来发生了战争……》(1984)同样在读者中间获得了热烈反响。1981年,他首次当选为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授予民族友谊勋章。

  苏联解体后,已入耄耋之年的瓦西里耶夫仍然坚持写作。据说,他在72岁高龄时学会了使用电脑,随后又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瓦西里耶夫晚年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俄罗斯历史,醉心于历史文章和历史小说的写作。据说,他的长篇新作《否定之否定》颇受好评,其当代战争题材的小说也有相当数量的读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不朽之作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其人远远不如他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在苏联读者中产生极大的轰动。1972年,这部“遭遇街谈巷议”的中篇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瓦西里耶夫的名气随着这部小说的成功而大增,小说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这部作品荣获苏联国家奖金。

  这部小说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几个苏联女兵在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