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怀念恩师冯纪忠:从东堂…
建筑学家冯纪忠走了:所…
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因肺…
谢国忠:股市已经涨得差…
最新热门    
 
冯纪忠:远去的大师 94岁的获奖者

时间:2009-12-18 11:10:55  来源:光明日报
画院副院长严善錞曾与冯纪忠有过一次3个小时的访谈,事后评价说:“在冯先生的身上,集中了传统的中国文人和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一切优秀品质:他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的温良恭谦让,但又是那样地坚忍不拔和始终不渝地保持独立人格。他既博学群览、学贯中西,又能剖析毫厘、擘肌分理。他深知传统的伟大,也更知通变的重要。他和他的至交——林风眠先生一样,理应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新认识。我认为,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艺术对我们今天的这种破坏性的‘建设’,有一种警策的作用。”

  而在女儿冯叶的眼中,冯纪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他有大爱,好的建筑师都是需要有深挚情感的。”冯叶有一段文字特别让人动容:

  “小时候,感觉爸爸很亲切,特别喜欢我,很多话可以和他讲。我总觉得他太辛苦,每天大清早就去上班了。从我们家到同济大学,路上得等车换车,要一两小时,公交车很挤,6点钟就得出家门。那时我家没请保姆,妈妈常常要在外边教些课,当时我还比较小,得等着爸爸晚上回来,给我煮饭吃。那时爸爸有个小小的包,里面全都是文件,天黑了,看着特别瘦的他拎着包,累得摇摇晃晃回来了。他把包放下,就开始做饭。在那个小厨房里有个小桌子,是妈妈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四角有点生锈,也是摇摇晃晃的。他煮点东西,我们就在那儿吃饭。我就跟他叽叽呱呱地,讲学校一些啰哩啰嗦的事给他听,他就耐心地和我聊。然后爸爸就开始擦桌子。我家是一厅一房间,没有间隔,爸爸擦完桌子说你睡吧,就又拿着他的书稿,进小厨房去了。我有时候半夜会醒,就看到那厨房的门缝还透着灯光,啊!他还在写,后来我知道就是在写《空间原理》,备课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每一次爸爸在上大课前,都要很紧张地备课,他要等我们都静下来,睡下了,才在厨房那个小桌前开夜车,很紧张地备课,每一次都整晚不睡,他说他要有新的想法讲出来……这就是我爸爸。”

  冯纪忠本来在维也纳有着颇为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的很多学友都成为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了。但冯先生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物质、环境所动,甚至经受批判、批斗、打压、边缘化等种种挫折亦不改其报国之心,其“要做点事”的人生大境界,每每想来,不由不让人潸然泪下。他是中国最优秀知识分子阵营中的一员,是鲁迅先生所称道的“中国的脊梁”——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民族脊梁,我们中华民族才有了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才有了老树发新花的现代繁荣,才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凿凿根基!

  南有冯纪忠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直到去世前,冯纪忠从境界的体验探究入手,彻底完成了空间规划设计的东西方贯通,并以诗论为核心构建了现代空间规划设计的完整体系,展现了未来世界空间规划设计的新视野,从而不但提升了中国建筑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为世界建筑业界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了属于中国的贡献。

  虽然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界年纪最大的建筑师了,冯纪忠却是一个不断超越、不断向前疾走的、具有现代精神的建筑师。他从早年维也纳建筑学派的教育背景中走来,在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根基上挺立、生长、茁大,最后成为一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巍巍大树。“这种超越,是与他早年的维也纳建筑教育背景,与他自身深厚的东方根基相关的;更是和他所处的东西方冲突——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其所投身建筑实践的中国现代苦难的历史息息相关的。所有这些,锻造了他不断超越的意志,也正是这种意志,使他完成了现代建筑的自我超越。”他的学生赵冰如是解读自己的恩师。

  赵冰进一步强调说,今天,在大师远去的时刻,我们把这所有的一切看得更加清楚。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冯纪忠的现代建筑思想在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实践,更清楚地看到了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和未来的指向,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源于欧洲的“建筑现代主义”在中华全球化中所完成的如长征般的自我转型和超越。

  2007年11月,为庆祝冯纪忠执教60周年,也为推动冯纪忠学术思想的研究,他的学生和友人们在深圳举办了《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同年12月,又召开了“首届冯纪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评论家王明贤说:中国建筑界,北方有以古典学派著称的梁思成,而南方的冯纪忠则为中国引入了现代建筑理念。冯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建筑作品是东西方融合的范例。由此,出现了“北有梁思成,南有冯纪忠”的说法。

  这说法很快就流传开来,附和者众,大家还提出了很多论据:

  ——“更注重现代和历史的融合,建筑与规划的结合”,这一维也纳学派的现代建筑理念,最早是被冯纪忠引入中国的,由此改变了中国建筑规划的全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