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峨眉僧人庙里玩滑板 寺…
峨眉派始于春秋战国司徒…
村民发现峨眉山全景石 …
八卦在武术及中医中的应…
武术入奥的文化学思考
武术套路运动中劲力因素…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明清时期河南少林武术生…
最新热门    
 
峨眉武术正本清源:玉女拳,峨眉刺与女侠无关

时间:2009-12-21 10:44:28  来源:成都日报

  明清两代,峨眉派武术进入鼎盛时期,英才辈出,拳法更为精湛,刀枪剑戟等兵器技法也炉火纯青;峨眉派在传承中善于吸收和融合其他门派的功法,也给其他门派输送了血液;1983年四川省体委采访了巴蜀数千名60岁以上的老拳师,收集到68个门派、2300多种套路和技击项目。

  岩石迸裂惊沙走

  明代和清代,峨眉派武术进入鼎盛时期,英才辈出,拳法更为精湛。明人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明代峨眉拳术的高超技艺。他用“忽而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赞其硬功卓绝;用“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颂其软功柔韧;用“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形容其动作敏捷;用“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概括其伸缩开合,变化自如。

  除了拳术和气功,峨眉派的刀枪剑戟等兵器技法,明代时也炉火纯青。在武林中,峨眉派的剑术和枪法最著名。据传峨眉剑是僧人在“白猿二十四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动作严谨,招式凶猛,击法明快,以巧取胜。民国时清音阁李真法师内功深厚,剑术尤精,有“峨眉剑仙”之誉,门人遍及甘陕。明代著名军事家、武术家程冲斗(新都人)撰有《耕余剩技》,记述了峨眉枪法、白眉棍法等。清康熙年间,曾经师从朱熊占学习峨眉枪法的明遗民吴殳著《手臂录》,精确阐述各种枪法的变幻莫测、精妙绝伦:“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两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札,十二倒手,攻守兼备,破诸武艺。”

  一树、 五花、 八叶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创编“浪子燕青拳”;1790年,山僧模仿青龙白鹤之势,创编“六乘拳”;嘉庆年间,龙神堂极善法师从山上黑龙江的湍急回旋水势得到启发,花十年心血创编出拳刚、掌巧、腿多变的“鸟龙拳”。清末,仙峰寺神灯长老和紫芝洞清虚道长,与大江南北各派武林高手交流。尔后回峨眉山苦心编出“峨眉子午门武术”,以多在每天子、午二时练习而命名。以子午拳为代表,还有子午枪、子午刀、子午剑、子午棍等器械技法。又有碧云、静云二道长创“八卦拳”,光绪三年(1877年)付云和尚创“虎爪拳”。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记室”(秘书)何崇政(名山人),兵败落难后削发为僧,法号湛然,来往于川西、川东,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反清。他曾在峨眉山居住多年,撰有《峨眉拳谱》,开篇有诗“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其中“一树”指峨眉武术,“五花”指巴蜀的五个片区,“八叶”指四川武林中“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说明峨眉派武术博采众长、流传之广和门派之众多。

  峨眉派中有一种独特的器具峨眉刺,形似女人的发簪,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刺杀武器;还有玉女拳等功法。有些武侠小说将这些神奇功法和器具加以渲染,甚至借虚构的武林高手之口,推衍出峨眉派武术为尼姑、女侠开创,使不少人对峨眉武术源流产生误解,需要正本清源。

  道僧共创 内外兼修

  与少林派、武当派比较,峨眉派特别强调内外兼修。其实这三大派各有精微造诣,都讲究内修外炼、体用兼备,只是程度不同。少林派由僧人所创,大开大合,硬攻直上,以腿法著称,善于先发制人,属于外家拳;武当派系道士所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借力打力,属于内家拳;而峨眉派则为道、僧共创,更注重内外兼修。从“峨眉十二桩功”和“天罡指穴法”可看出,它既重视内气修炼,又讲究形体结合,似快而慢,似柔而刚,刚柔相济。

  峨眉派在传承中善于吸收和融合其他门派的功法,也给其他门派输送了血液。隋代末年,云游到峨眉山的河南少林寺武僧云昙,曾将少林拳法传授给峨眉僧人。明代洪武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曾到峨眉山传道,并向峨眉僧人学习火龙拳、通臂拳等,尔后创编了内家拳。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笫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道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清乾隆年间,善擒拿术的江西武术大师杜观印,来四川传授过“杜门拳”。光绪年间,桂林周大侠到峨眉山与武僧共创“字门拳”。

  峨眉派武术的历史资料零星而分散。有些明清时创编的拳术或其他套路,往往托名唐宋或更早的高人,所以更加扑朔迷离。从有限资料勾勒的梗概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峨眉派武术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它经过一代代武林人士潜心研究、艰苦砥砺,不断丰富创新,逐步走向完善。清末后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