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莫砺锋:我以为一切好的诗词,到唐宋已被写完

时间:2009-12-21 10:44: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诗人写诗最多?我们都知道是陆游,他的诗流传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当然数量多不是重视的一个理由,但假如我们仅仅讲唐诗宋词的话,那么就把20多万首宋诗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我们大家都比较喜欢的北宋的苏东坡,南宋的陆放翁这样的诗人就排除掉了。虽然鲁迅先生曾经认为,“一切好的诗到唐已做完”,但宋诗也应包含在我们的视野中。研究诗歌要兼顾唐宋,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词也是这样,虽然在宋代达到高峰,但如果只讲宋词,忽视唐五代词,还是会有重大损失。唐五代词的数量虽然不多,大概2600首作品,但是它的水准已经很高,已经出现了像韦庄、李后主这样的大词人。诗词这两种文体本来关系非常紧密,阅读和研究诗词,不妨将唐宋打通,作为一个完整的时代来看。所以我比较倾向于用唐宋诗词这样一个概念。

  诗词文本的准确解读

  唐宋时代距离现在最近的也已经有800多年了,早的已经有1400多年,在距离我们这么远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古人基于他们生活中的感受来写作,留下了那么多的诗和词,在时隔千年以后再来读它,我们阅读行为跟古人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条件,我们是处于有利的地位还是不利的地位?这个问题改变一下角度,也就是我们现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我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切入这个问题。

  首先第一步要解决的是文献问题。一般来说古代某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间数量总是越来越少。中唐的韩愈在谈到李白、杜甫诗歌的时候就已经说他们的作品流传人间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的原话是“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那么问题就来了,从唐宋到现在经过1000年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献是不是比古人少得多呢?或者说是越来越少呢?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所处理的对象是不是很不完整呢?这是不一定的。刚才所讲的是一般的情况,但是反过来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处在一个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历代都有很多的专业工作者,进行收集整理,把遗失的东西再找出来,因此在某些方面也许处于时代更后的读者读到的文本更多了。

  譬如闻一多在西南联大讲唐诗,他讲的结果后来写成了《唐诗大系》,他那个时候处理的文本材料就是一部《全唐诗》。《全唐诗》的数目是四万九千多首,但是我们现在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应该处理的唐诗文献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我们现在已经有五万六千多首,就是说在那以后我们又补了七千多首进去,我们所掌握的唐诗文献要比闻一多来得多。

  史学家陈垣曾教导学生不要轻信白纸黑字,他在《史源学杂文》中引用“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语出《诗经·扬之水》)来强调所读的材料是否准确可靠。古代作品年代久远,文本在流传中会发生变化,即使是正规途径的出版物也难免出纰漏。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因为你不可能读所有的作品,你肯定只能选一部分作品来读。这个时候你应

  该掌握尽量多的文献,也许对普通的读者说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在于哪里?我们必须要读一个真的文献,而不是假的文献;读一个准确的文献,而不是读一个有错误的文献。譬如说在闻一多写文章的时候,他的引文、他的注解,只要注上是《全唐诗》卷几就行了。只要这首作品见于《全唐诗》,就认为没有文献上的问题,这首诗是可靠的。但是现在经过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全唐诗》里错收的诗非常多,里面有许多作品实际上是张冠李戴,同样一首诗既在张三名下出现又在李四名下出现;更严重的是有一些不是唐代诗人写的诗,是唐以前的人写的诗或者唐以后人写的诗被错误地编进去了。我们对文献的真伪程度的了解是可能超过前人的,我们完全可以读到一个更好的选本,里面的材料更可靠,这是我们现代解读的一个有利的条件。

  第二是关于文本阅读的问题,选择准确的材料。文献的真伪的问题我们不会要求普通的读者来做,这是专业工作者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怎么理解这个文本,怎么解释它,怎么欣赏它,怎么通过阅读来沟通我们跟一千年以前的作者两颗心灵之间的交流,全部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这里,假如不能跟古人达成交流,这个阅读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点上我们现代人处于什么地位呢?应该承认大前提是不利的,因为我们离古人的生活环境太远了,古人产生喜怒哀乐的背景,用西方人现在的术语说就是语境,跟我们现在有很大的变化。某件事情古人觉得很大、很重要,我们现在觉得没有那么重要,古人因为某件事情情感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我们现在觉得很平常。举一个例子:离别。中国的古人非常重视离别,写离愁别恨的诗,在古代诗词中占了极大的一个部分,写跟朋友的离别、兄弟的离别,当然更多的是情人、夫妻之间的离别,都会产生很多好诗。我们现代人来读这些诗的时候,觉得好像没有受到太大的震撼。古人的那种离愁别恨,现代人看来比较淡漠,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交通发达了,通讯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