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西门庆与贾宝玉:相悖互…
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
贾宝玉:狂人形象的精神…
贾宝玉:犹在镜中
最新热门    
 
黄永玉:香港电影的“搬运夫”和“鼓手”(图)

时间:2009-12-22 10:13:12  来源:北京晚报

  著名画家黄永玉总是不断带来惊奇。他在美术创作上的成就,猴票、酒鬼酒瓶的设计,都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在文学上也有令人叹服的成就:诗歌获全国新诗奖,一本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风靡读书界,2009年在《收获》连载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新的部分仍在写作中,将继续连载。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在六十年前,黄永玉曾是香港电影界的一名活跃分子——

  六十年前在香港

  速写大小明星

  黄永玉与电影的密切关系,众所周知的是“文革”刚刚结束时那场著名“《苦恋》风波”(搬上银幕时《苦恋》改名为《太阳与人》)。1979年,作家白桦是在拍摄黄永玉的纪录片未果的情况下,改变计划而创作了《苦恋》,其中主人公凌晨光身上,有不少黄永玉的生活影子,甚至可以说他是凌晨光的原型——他的早期漂泊,从香港回到大陆的过程,“文革”中的磨难,乃至一些生活细节,都成了电影中的重要构成元素。

  其实,1948年旅居香港后,作为木刻家的黄永玉,一方面参加美术活动,另一方面也与香港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1950年起,到1953年离开香港前来北京定居,三年多时间里,黄永玉在为《大公报》和《新晚报》的副刊担任业余美术编辑之外,还在长城电影公司担任业余编剧。他编写剧本,其中,喜剧《儿女经》被拍摄成电影,女明星石慧因在该片的表演而当选为最佳女演员;他还参与编辑《长城画报》,用文字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更用画笔为那一时期的香港风景和文化风情,留下了形象记录。

  由长城电影公司主办的《长城画报》,创刊于1950年8月1日,主编为长城公司的经理袁仰安。编者在创刊词:“在电影领域上,‘筑起我们的新的长城’!套用这句光荣的句子,本刊愿在艰巨的工程中,担任一名搬运夫;愿在无止境的进步中担任一名鼓手。”

  二十六岁的黄永玉,也成了香港电影的“搬运夫”和“鼓手”。

  速写大小明星

  黄永玉在《长城画报》上,分别以“黄永玉”、“永玉”、“张观保”、“观保”等笔名,发表了数十幅速写,包括风景、演员肖像漫画、影人日常生活等内容。湾仔半山鸟瞰、坚尼地道、山居、半山小径、九龙钻石山脚木屋——一个个他居住过、活动过的场所,因这些速写而让我们可以看到六十年前的景象。刘琼、龚秋霞、顾而已、夏梦、石慧、舒适、韩非、陈娟娟、万籁鸣、万古蟾等,这些当时活跃于香港影坛的明星与导演,都成了黄永玉速写的对象。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黄永玉笔下的童星黎小田,此时只有六岁,《儿女经》是他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因为这部影片中的成功表演,他成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的著名童星。后来,他转向音乐创作,成为香港著名音乐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在丽的电视与薛家燕主持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并发行唱片。八十年代,他先后捧红梅艳芳、张国荣、吕方等明星,2006年获香港“音乐成就大奖”。当年,由于出演《儿女经》,六岁的黎小田也成了黄永玉画的对象。发表他的速写时,《长城画报》还特地配发一张照片,他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由坐在沙发上的黄永玉速写。照片说明写道:“黎小田规规矩矩地坐着让黄永玉绘像。”或许,这是黎小田最早的肖像画。

  无论风景,还是人物,六十年过后,这些速写尤显现出文献价值。

  喜剧电影《儿女经》

  在香港,黄永玉最重要的电影作品是1951年创作的喜剧电影《儿女经》(另有一部作品《海上故事》未搬上银幕)。发表《儿女经》时,他用的笔名是“黄笛”。因此,除了熟悉的朋友,人们后来很难把画家黄永玉,与五十年代初期活跃于香港电影的“黄笛”联系起来。

  创作《儿女经》时,黄永玉家里还没有孩子,并无养儿育女的体验,他是根据邻居、《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的家庭生活为素材而创作。1952年6月,《长城画报》第十七期出版了“《儿女经》专号”,其中这样界定《儿女经》:“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最新巨献现实动人教育讽刺轻松喜剧。”该片制片人袁仰安,导演陶秦,苏秦、龚秋霞、石慧、黎小田等主演。

  黄永玉在1952年5月17日所写的《“儿女经”的由来》一文中,谈到他的创作经过与体会:

  写这部戏的动机是来自我一位好友身上,一天到晚吵个不休,前因后果,未始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想,弄一部以孩子教育问题为中心的戏出来一定蛮有意思的,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