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国写意人物画与西方抽…
陈寅恪、贾平凹、李讷、…
“花”意象与女词人李清…
写意:以民族记忆的方式
最新热门    
 
写意贾平凹:一边面带微笑,一边又郁郁不乐

时间:2010-1-8 11:12:59  来源:光明日报
颜氏家训,整体做工极考究。贾平凹闻讯后,前后打了三个电话。第一个说国共两党现在关系和缓了,但仍需提高警惕,你是年轻党员。我说我是放在家里批评着看。第二个说那个柜子可以装手稿,你是编辑,写作又少。我说今后我多写些。第三个电话是硬来了,“我这些年也没要过你什么东西,这一次我要了,你可以来我家随便拿一个东西,咱换。”我说你没要过,但抢过。但说归说,下了班,我拥抱着柜子送到了他家里。他那个高兴劲呀,上下左右地欣赏。还说风凉话,“世上的东西都是有定数的,该是谁的肯定是谁的。”忽然话题一转,“我刚写了一个散文,给你念念,你是编辑家,你会欣赏。”散文是《游青城后山记》,不足一千字,实在是写得好,只是朗读人的声音不敢恭维。我把文章装兜里,说,“这期咱《美文》有头条文章了。”走的时候我要选一件东西,四下里找的时候,他说,“你已经拿了,头条文章,是你说的。”我气闷了很长一会儿,说,“那你给我写一幅字。”“我是主编,你是副主编,咱俩要带言而有信的头。写字可以,你再另找理由。”我转身打开了他存的一瓶五粮液酒,倒了半茶杯,“到了你家,饭也不招待。”他笑着说,“多喝些,浇浇愁。”

  千字文

  我十六年前到西安工作,十二年前终于有了自己的住处。贾平凹为我高兴,手书了《千字文》送我,整整十个条幅,挂在墙上很排场,但我锁在柜子里,经常一个人偷偷看,很珍重,很喜欢。当时担心保不住,主动付了些润笔。果然他更喜欢,后来要以十倍价钱回收,我没有同意。他有两三次说到这件事,我均以闭着眼睛静坐抵抗,下属反抗上司的通用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静坐。

  《千字文》是短文章,却是千年大手笔。简约而包容量大,仅仅一千个汉字,“把上古到南北朝,整个文化大系,天文,地理,科学,政治,无所不包都讲了”(南怀瑾先生语)。最难得的是,它还是以前的小学生识字课本。一千个汉字不重复,念熟了背会了,一辈子也受用不尽。

  我们的汉字真是了不起,本身就是一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字里含着几重意思,研究不同意思间的关联,有一个专门的学问,叫训诂学。比如春秋这两个字,代表着两个季节,还有另一层深意,是历史的别称。为什么把历史叫春秋,而不叫冬夏,其中蕴藏着很多说道的。汉字是在秦始皇时就统一使用了,但中国自古地广人杂,一个字的读音在各地差异很大。研究读音差别的,也有一个专门的学问,叫音韵学。以前南北方的文官在一起交流是很好玩的事情,彼此说的话谁也听不懂,像两个哑巴见了面,靠手势和写字表达意思。一句老话叫文人相轻,人与人之间隔着厚厚的语言栅栏,听到隔膜的声音先就烦了,怎么去相重?

  汉字包容量大,概括力强,也形象有趣,是外国文字比不得的。也正因此,养就了我们“一言以蔽之”的文统,再大的事情,用几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比如“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中国老百姓日常行为的道德总则,每个字也用不着解释,村里不识字的老汉都会身体力行地去做。明朝的读书人曹臣辑录一本书,体例是书摘,叫《舌华录》,是如今出版的“名言警句”一类书的祖师爷。《舌华录》所采书目自先秦以降九十九种,取舌华,不取笔华。重史、集,不重经、子;重文采不重声望;重野不重朝。“古今书籍如牛毛,天下语言如蚊响,以此小轶,遂名舌华。”曹臣是读书种子,看书看得准,且让读过的书萌芽发枝,生新气象。古人把读死书的人叫书虫,这个比方很传神,虫把书蛀吃了,自己却长不大。

  孔子说“一言以蔽之”。一个和尚说得更生动:“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一句要紧的话,可以拴住千万个脾气很犟的人。远的不说,身边的例子随手可拾。六十多年前有一句要紧的话,叫“枪杆子里出政权”,三十年前有两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十多年前有“三个代表”。现在正学习着的一句话叫“科学发展观”。蒋介石当年的政权为什么失败了?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合头语使用不当,“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掉一个”、“攘外必先安内”,说的都是不合理不靠谱让人笑话的话。残酷的春秋历史印证了一个道理,一句合头语流传的时间越长,经典的魅力越持久。

  贾平凹手书《千字文》,用时整整一个下午,还有大半个晚上,一直到夜里两点多才竣工。他妻子嫌写得慢,帮忙拽宣纸,袖口沾了墨汁。第二天我去取字的时候,他说,“你该赔一件衣服的。”我说,“应该,再搭一副套袖。”

  另一支笔

  好像是1998年,贾平凹过生日的那一天,朋友们凑钱送给他一支大毛笔,祝贺他文学人生二十年。笔有拖把那么大,他很喜欢,倒插在书房的一个大号汉罐里,笔锋向上。没料到的是,收到笔的第二天,他的书法润格涨价了,而且在书房里贴出了告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