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开发区改革开放30年演讲…
老街文化的反思──全球…
最新热门    
 
老街区改造一味“穿古装” 乐了专家苦了商家

时间:2010-1-19 11:41:48  来源:扬子晚报

  “本想在熙南里街区内租个场地开个大饭店,可是后场几乎都在二楼太小了,厨师根本就无用武之地。”南京市政协委员何俊延告诉记者,当时政府部门在对熙南里街区进行改造时,曾设想把这一片区作为老字号的集中区域。但由于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到今后的商业业态定位,多数建筑设计不适应商业营运的要求,导致老字号商业引入很困难。

  现状:

  老字号傍古建筑门可罗雀

  李顺昌、小苏州、宝庆银楼……2008年9月,环绕甘熙故居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迎客”。“传承金陵历史文化、打造老字号一条街”的定位,当时获得一片叫好声。然而一年多下来,由于建设之初没有考虑到今后的商业业态定位,除了绿柳居之外,其他几家老字号“门可罗雀”。

  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投资方原计划老字号至少要占到街区30%,然而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由于租金高、门面面积较大,后场不符合经营需求,最终只有几家老字号企业进入该街区。而且除了绿柳居,几家老字号均人气明显不旺,效益也不太好,熙南里街区改造反倒成了“高档餐饮傍古建筑”的集中体现区域。对于这种现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师称,目前南京不少近现代建筑设计时,一味追求建筑的原汁原味,并没有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设计与经营脱节了,导致熙南里街区“高档餐饮傍古建筑”。

  症结:

  一味仿古没兼顾经营需要

  市政协委员何俊延说,大多数老字号原先都属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多,负担重,经营设施陈旧,无力更新改造。小企业背着“大包袱”,缺乏发展后劲。一部分老字号企业虽然通过改制转变了身份,但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并没有转变,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有的老字号因无力拓展主营而“坐吃山空”,有的则靠出租房屋以副养主,弥补不足。有的老字号或因产品不适销,或因服务质量差、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面临萎缩甚至消失的危险。

  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外,外部客观原因也给老字号商业发展浇了一盆冷水。老字号当然要傍古建筑,但南京在对老建筑改造时只顾仿古,强调古建筑内部机理,一味追求古建筑内部的格局,导致多数建筑不适应商业营运的要求。

  建议:

  老建筑、老字号结合

  目前南京被国家确认的老字号企业70多家,其中有45家是食品和餐饮企业。市政协委员何俊延在本次“两会”递交提案称,市里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有关保护老字号的政策。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保护、挖掘、培育、发展老字号,可以借鉴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功的集聚市场效应经验,打造南京老字号餐饮一条街。同时鉴于熙南里的经验教训,可把保护老建筑和老字号餐饮食结合起来,打造建设南京老字号餐饮一条街,形成老字号和业态相对集中的商业街,既可发挥特色,又能形成规模效应。

  本报记者 王宏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