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专家:不能仅炒是谁的墓…
考古专家:质疑“曹操墓…
张学良如何能顺利接班?…
黄胄怎样教女儿画画?(…
干部群众该读怎样的经典
怎样提升“中国制造”广…
作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
怎样看待三轮车夫被录取…
怎样的八字是偏房妾命?
怎样从你的八字看配偶相…
最新热门    
 
怎样理解1948年郭沫若对萧乾的批判

时间:2010-1-23 11:44:19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1948年,正值共产党军事、政治、文化一路凯歌之际,郭沫若在2月10日写就的《斥反动文艺》中,以严厉的语气斥责了“红黄蓝白黑”五色“反动文艺”。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都得到一一清算和警告。郭之战斗性极强的此一“宏文”大家并不陌生。

  “萧乾比易君左还坏”

  其实这个文章脱胎于此前1月3日下午,郭沫若参加“一群已离了学校的中大师生在海边一幢洋房的四楼举行新年团拜”时,发表的关于“一年来中国的文艺运动及其倾向”的演讲。

  据1月7日《华商报》的报道可知,在这个演讲中,郭沫若说,“文艺方面像政治一样,一方面有为人民的文艺,一方面有反人民的文艺”。而反人民的文艺有四种。

  第一种是茶色文艺。搞这种文艺的一群人中,有萧乾、沈从文、易君左、徐仲年等。萧乾比易君左还坏。他们有钱有地盘,更有厚的脸皮。硬是要打击他们才行。

  这时,邓初民插话说,“硬是要消灭他们才行,在座的都笑起来表示赞成”。(《华商报》,1948年1月7日,转引自上海社科院,上海图书馆编:《郭沫若在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349页)

  第二种是黄色文艺,第三种是“无所谓的文艺”(指文艺上的“中间路线”),第四种是“通红的文艺”(指“托派的文艺”)。

  他那著名的《斥反动文艺》显然脱胎于此次发言。不同的是,批评萧乾的“茶色文艺”变成了“麻醉读者”的鸦片式的“黑色文艺”。他这篇文章措词很严厉,后果也很严重,给他所点明批判的那些文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厄运。比如,萧乾说,“他支配我的政治命运达三十年之久”。(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220页)当沈从文看到“多少比我坏过十分的人,还可从种种情形下得到新生”,而他“竟无从参与”“这么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时代”(《沈从文全集》(第19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时,一时想不通,以至于喝煤油,割脖子。

  私人恩怨?

  要问的是,今天,我们如何看待郭沫若对他们的批判呢?

  当事人似乎无一例外地将郭对他们的批判归因于他们与郭结下的“梁子”,认为1948年的郭沫若对他们的批判正是郭的“伺机复仇”。

  萧乾认为,郭沫若如此斥责他与1947年5月他在《大公报》上发表的一篇社评有关。当时萧乾反感于洪深等人为田汉在《大公报》发表的祝寿词,他说:“英国肖伯纳,90岁还在写作,我们呢,到50岁就大张寿筵,称公称老。”没料到的是,本是讽刺田汉的话,却无意中误伤了郭沫若,这“可惹下滔天大祸!”

  众所周知,1941年,为配合当时斗争形势,在郭沫若五十寿辰之际,全国各大城市隆重举行祝寿活动,而且谁都知道人们当年将茅盾尊为“茅公”,把郭沫若尊为“郭老”的,说回来,将五十来岁的“老郭”称为“郭老”,在当时社会中,也不算啥稀奇的事,以“鲁翁”为例,鲁迅不也是在五十来岁就被人称为“世故老人”了。今天,六十七十不稀奇,八十还是小弟弟的社会中,又有谁将一个五十来岁的人称为老人呢,但就当时人的平均年寿而言,五十岁称老人也说得过去。再以“郭老”在当时“为国”“为民”“为党”作的贡献和发挥作用来看,这样被尊称也不算多过分的事情。

  发表了“称公称老”的文章后,萧乾说:

  第二天马上就听到强烈反应,随后郭沫若就在香港写文章说我是“黑色文艺”,并且无所不用其极地在香港地下党的《华声报》上造了我许多谣言,如说宋子文给了我多少金条等等。我生平没有得罪过人,这次太不慎重。只几个字,开罪了文艺界领导人,在中国,那真是不得了。现在文学史上还写着这件事,把我作为那时候一个反动文艺的代表,文学史资料里还收着《斥反动文艺》和我写的那篇社评。对这事,我首先承认不该那么写,是我不了解国情,更不知道郭沫若是鲁迅的接班人。至于郭沫若宜不宜那样怒斥,我不想置喙。(萧乾,傅光明:《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四个字恨上一辈子”(《文洁若忆萧乾》,《文汇报》,2003年11月12日)看来萧乾先生将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对他的斥责归因于“称公称老”一言的报复。

  然而,在萧乾看来,郭沫若对他的打击和诬蔑还没有结束。不久又发生了萧乾“主编”《新路》的事情,这事又叫郭沫若给抓住把柄了。1948年,北京一批高级民主人士吴景超、钱端升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