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李苦禅写意小品寄托的情怀:鱼和鱼鹰是常画题材

时间:2010-2-4 14:50:45  来源:新京报

  李苦禅写意小品寄托的情怀

  清人周济论词,有“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之语。寄托,是中国诗学的一个传统。无论诗人、词人,吟咏山水也罢,感伤时序也罢,怀人念友也罢,总包蕴着作者的理想、爱憎、褒贬、思考。同论说文字不同,这种理想、爱憎、褒贬、思考,不是以说理的形式表达,而是寄予在诗人构造的形象或环境氛围之中,显得更加含蓄而耐咀嚼。于是“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这种寄托的表现,要复杂得多,并非只是某种事物的借喻。专制主义禁锢思想愈深,这种寄托愈是隐晦难解。因此,对诗词中寄托的理解,必须同作者创作的时代、境遇、交往、思想联系起来,方能大致不差。此之谓知人论世。

  这种诗学的传统,起初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绘画,但到宋代,文人画兴,把诗学引入画论,绘画同样借重于寄托,别开了新的局面,尤其是文人画中一些遣兴小品,更因有所寄托而增添了画作的意蕴。这样的画作,笔墨、才情固然不可或缺,但人品、思想却显得更为紧要。

  夏日苦热,得李苦禅先生写意小品一册,闲处读之,有如饮冰。苦禅先生为白石弟子,但作画有自家面目。还在1948年,白石老人题苦禅画作,即有“思想笔墨,色色神奇”的赞语。到1950年,白石老人90岁时,更在苦禅先生一幅《双鸡图》上题道:“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用八大山人与白石老人自己来衬托苦禅先生的英特,奖掖之殷,可谓造极,亦足见对这位弟子期望之切。

  苦禅先生的小品,其造诣、笔墨、设色、神韵,自有行家品评,我无此学养,未敢妄赞,但其寄托之远,感慨之深,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得于言象之外者,读之每有会心,或可得言一二。尤其是那些作于“文革”时期的作品,因为对当时的环境氛围、文化人共同的遭际稍有了解,读来更觉五味杂陈。

  中国的国画艺术家,在1949年之后,曾有过一段彷徨。亦如京剧演员一时不知帝王将相如何扮演,国画家也不知传统的花鸟虫鱼,如何为新中国的政治服务。及至白石老人荣获世界和平金奖,被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国画界才松下一口气来。不料此后政治运动不断,画家们作画,如临渊履冰,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犯了忌讳,惹出麻烦。好在花鸟虫鱼毕竟略可超脱于现实政治,所以这种戴枷的舞蹈,一跳也跳了十几年。

  及至“文革”之世,花鸟虫鱼一概成了“四旧”,国画家们即有所作,也多为自娱、遣兴。因为不是为了发表或出售,绘画中多有“寄托”。这既成了国画艺术家感慨、忧虑、痛苦、呼号的婉曲表达,也被别有用心者滥用为罗织罪状的工具。

  鱼和鱼鹰是苦禅先生常画的题材。鱼鹰即鸬鹚,色黑而嘴曲如钩,能于深水取鱼,渔人常豢以捕鱼。古人诗中咏鱼鹰的不多,画鱼鹰的就更鲜见了。据苦禅先生公子李燕说,上世纪20年代,苦禅先生便把鱼鹰引入写意山水画中,并将画作呈老师齐白石评阅。其时白石老人也在画山水鱼鹰,便在画上题道:“苦禅仁弟写此,与余不谋而合也。”后来师徒均画鱼鹰,而苦禅先生只画近景之鱼鹰,以示有别于师。“文革”时苦禅先生所作小品,颇多捕鱼之鸟与吞鱼之鱼。这恐怕不仅只是个人的偏好,而是同心境、情感的际遇有关了。

  一场“文革”,从开始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到后来的大抄家,到整“党内走资派”,再到大打派仗,无一不是一部分人整另一部分人。今日老革命,明日又成了“老反革命”。今日整人者,明日又被人整。今日革命派,明日又成了反革命派。套一首清代剃头诗,可谓:“都说整人好,人人要整人,有人皆需整,不整不成人。”那时,人人都在窥视:或窥视自己是否要挨整,或窥视如何去整人。

  苦禅先生当时看惯了这种翻云覆雨的世相,所以鸟食鱼、鱼食鱼的形象在他脑际挥之不去。1973年,他画半张残缺荷叶、一只破碎莲蓬,荷残莲碎如此,荷秆上还停着一只回头张望的翠鸟,题道:“企待鱼儿来”。1974年他又画了一只立于石上回头张望的鱼鹰,又题:“企待鱼儿来”。这两只等待鱼儿浮出的鸟儿,同某类布置罗网,等待他人“犯错误”或“跳出来”,以便“聚而歼之”的人,其心态颇有相似之处。另一帧同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探水鱼鹰,用意相似,只不过那伸长颈项的神态,更体现了等待鱼儿浮出的急切神情。

  “文革”比之过去历次政治运动,张网更密,扫荡更烈,尤其是文化界,较有成就者几乎一网打尽。苦禅老人另外两帧鱼鹰图,一帧题曰:“水禽时见之,写之亦不难”;另一帧题道:“鸬鹚游过池塘清”。对那些食鱼者尽管辨之不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