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李苦禅写意小品寄托的情怀:鱼和鱼鹰是常画题材

时间:2010-2-4 14:50:45  来源:新京报
难,但当其挟势而行,所过之处仍无噍类。感慨之深,无可名状。

  当然,对世情看得真切的苦禅先生,所思考者并不止于此。他的一幅吞鱼图,画鲶鱼、鳜鱼各一,鲶鱼本是食鱼者,而此时鳜鱼大张其口欲吞鲶鱼。跋曰:“吞鱼者鱼恒吞之,信矣。”这不是因果报应,而是复杂环境中现实政治生态的写照。懂得了这一点,才能领会作于1981年那幅《重脱口》所含化险为夷的心境。直到三中全会开过,老人才感到了“鹰”口脱险的侥幸———“脱口而出,险哉!”这恐怕是劫后余生者共同的心态。

  除去对没完没了“阶级斗争”的恐惧与厌恶,在“文革”之世,恐怕唯有相濡以沫的亲情或友情,能够激发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当第一轮横扫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风暴过后,斗争矛头开始指向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反动权威”因已成“死老虎”而暂得残喘。这时,受尽凌虐的“牛鬼蛇神”,家庭才是唯一的避风港湾。

  据李燕说,“文革”中,苦禅先生屡遭批斗、抄家、辱骂、诬陷与毒打。惨痛已极而呼天,人之常情。读他《梅神万岁图》上的题跋:“梅花神万岁,保佑保佑,南无阿弥陀佛。全家供养敬祷”,当时绝望的心境可知。但苦禅先生有幸,不但有一个理解并始终信任他的家,而且有许多理解并同情他的普通百姓和民警。在他们的掩护下,得以暂时避居于李燕家中。他的多幅小雀栖于蕉叶上下的小品,恐怕也有蕉叶一片,聊避风雨的意思,而他那些母子鸡图则是无情世界的有情。冷漠世界中仅余的一丝温情,往往是使人坚持下去的力量。这两种情感在《蕉叶竹鸡图》的跋语中完整地表达了出来———“一叶华盖,闻香不翔”。虽只一片蕉叶,不是什么铜墙铁壁,但其下有兰,香韵足可流连。

  “文革”之世,是一个今天的青少年无法想象的社会。在“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口号下,人们噤口无声,生怕一句话说得不妥,惹来横祸。因此,即便老友相见,也都畏谈国事。有时说一些听来全无意义的话,大家相视一笑,都心知肚明。譬如,把“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改为“到处莺歌燕舞,唯有潺潺流水”,谁都知道是指商品极度匮缺。于是有人纠正:“不是唯有,是更有。”说者便道:“呦,记性不好,记岔了。”于是大家哈哈一笑。有过这样的经历,再读苦禅先生“两个老汉爱谈古,第一句就是烤白薯”;“三位老翁竟日谈,一说海,二说山,三聊山精海怪和云烟。此谓之上下宇宙谈”等画跋,才能领会其中深意。苦禅先生另有一幅《二蕉问答图》,画两片蕉叶如二人对坐相语。题道:“二蕉问答,仙语之景图也。涉事。”所涉何事,很难猜测,但那两片蕉叶的形状已经透露出,想必与老友有一次愉快的交谈,所说皆“仙语”,皆“天机”,你知我知,天知地知,非可与外人道者。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想必都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

  中国的诗学讲“诗言志”。受中国诗学影响的中国绘画,也讲“画”言志,在绘画中体现画家的理想、情操、向往和做人的伦理。这也是一种寄托。松柏在中国画里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孔夫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人格的体现;荷花为画者喜爱,因为其中寄托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兰与竹,正如苦禅先生所题:“兰竹有清节,可师之也”,即便白菜、竹笋,也如李燕所记,苦禅先生曾云:“白菜者,清白也;笋者,胸中有节也。”至于苍鹰的形象更为苦禅先生钟爱,这不仅因为鹰的高远、矫健、敏锐、不同凡俗,更因为他本名李英杰、李英,“英”、“鹰”同声,每取以自喻。苦禅先生的人品由此可见一斑。

  有几帧小品来得突兀。画的都是大瓜。苦禅先生出身农家,农家常用物屡屡见于笔端并不奇怪,但画得如此顽健老硬,却别有深意。“文革”时期,批斗者常喊的一句口号是“顽抗到底,死路一条!”常用的词语是“顽固”、“死不悔改”。在“造反派”心里,他们应当是“所向披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是他们总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幅《大瓜图》上有一只黑雀停在瓜上,瞪大眼睛,却不知如何下口。苦禅先生以瓜自喻,好像在说,任你批斗不断,老夫顽健如初,尔等其奈我何!

  “文革”时期美术界一桩大公案是1974年的所谓“批黑画”。此事经过,多有记述,不再赘言。其手法则是中国的老方子,即滥解寄托,妄加罪名,罗织成案。人们都还记得,清朝初期的文字狱中,“明朝期振翮,一举下清都”,“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这样一些诗句,怎样被罗织成狱,送掉了许多人的性命。其实,“文革”之世的罗织有甚于此。

  记得“文革”初起之时,有一则传闻:说是“文革小组”那个顾问康生,一日在人民大会堂观画,看到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时,众人均赞其气势,而康生则不阴不阳地说道:“人家的意思是,大好江山,可惜无人。”于是众人缄口。这一传闻无从核实,难断真假,但1974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