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陆川:电影是门残酷的艺…
赖声川:把石头变成小鸟…
最新热门    
 
王一川:关注电影的品格与意味

时间:2010-2-5 13:38:10  来源:人民日报

  我们在肯定中国电影顺利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影片缺乏现实关怀或现实品格,有的尽管动用了名导演、大明星并卖力吆喝,也仍难以唤起广大观众的认可。这可能是近年我国电影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和探讨,以便保护正在强势复苏的观众观影的积极性。一种通行看法是,这种现实品格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影片过分关注以往历史传奇而忽视当下现实生活,或者只关注现实生活表面而忽略现实底层生活。

  我们虽然理解其初衷和用意,感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细究起来却无法苟同。我想这应是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逻辑迷乱,其实真正的病灶在别处。君不见,这些年来有不少直面当下现实生活的剧作,难道就一定优秀了吗?未必。例如有的刻画教师先进事迹的影片,当然属于描写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它们难道就天然地享有现实品格了吗?更未必。它们无一不是直面现实生活状况并从中发掘平凡而感人的人民教师事迹。难道你能批评说它们缺乏现实性?编导肯定想拍好,但观众还是不买账。原因很简单:无法真正动人。

  我以为,要树立中国电影剧作的现实品格,需要跨越这种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模式的障碍和混淆,转而深入到我们中国电影的民族美学传统基础去叩探,到那里去发现中国电影的活力的源头。早年的《马路天使》,讲的是当时上海底层人的生活故事,不折不扣的现实生活刻画。但透过小红和小陈及其他底层妓女、歌女、吹鼓手、报贩、剃头匠、小报摊主等血肉丰满的人物,特别是他们同贫穷、流氓、恶霸等的顽强抗争,表现了他们相互关爱、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和为他人英勇献身的高尚情操,进而流溢出他们在日常生活困境中对自由、爱情和幸福的渴望与追求。影片运用的是轻松活泼的喜剧手法,却又能传达深层蕴藉的悲剧性内涵和人生寄托;既有对社会的含蓄而又辛辣的嘲讽,又有对人性中宝贵的东西的礼赞,爱憎分明,冷峻中含温馨,至今还可以给人以深厚而绵长的人生启迪。

  新时期谢晋执导的《芙蓉镇》,讲述了20世纪60—70年代末中国湖南乡村社会生活状况,属于谢晋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它把胡玉音、秦书田、李国香、王秋赦、谷燕山和黎满庚等人物交织起来的芙蓉镇生活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讴歌了中国女性和知识分子的坚韧的生活毅力,还传达了“邪不压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传统人生定律。接着说更近的冯小刚执导的《天下无贼》(2004),通过纯朴的农民傻根与骗子团伙在火车上的遭遇,特别是通过王氏夫妻在傻根感召下接受灵魂洗礼而幡然醒悟的经过,讲述了金钱有价而情义无价的人生哲理,让观众在观看热闹的情节演绎之后还可能品悟出一些人生真谛来。

  从中可以见出,中国电影美学的一种传统在于,在现实生活描绘中投寄深厚的兴味蕴藉,让观众在观赏的愉悦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由此看,对当前中国电影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直面现实的问题,而且更是在直面现实的背后是否还有某种生命的意义或价值蕴藉的问题,准确点说,是要求直面现实的表层文本下面有着丰厚意味的人生意义或价值蕴藉,简称兴味蕴藉。而这种兴味蕴藉正是古往今来中国美学都特别注重的在感兴中对现实生活和人生价值的直觉体验问题,例如对“情义”、“义气”、“气节”、“道义”、“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国式人生价值观的热烈占有和享受。

  特别是在中国叙事美学传统中,优秀艺术品之所以能取得“感目”、“会心”和“畅神”的效果,靠的就是“感目”效果下面还隐伏着某些兴味蕴藉——它们正是让观众“会心”和“畅神”的客观的美学资源。这样的例子很多。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通过刘关张的结义、魏蜀吴的纷争等故事,表现了中国民间文化注重的正义、情义、侠义等价值观念以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兴亡意识等。《水浒传》借助梁山好汉从造反到归顺的故事,渲染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等民间价值观。现代张恨水的市民通俗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在通俗故事的表层下面注意灌注丰厚的文化蕴藉。拿电影来说,前面提及的《马路天使》、《芙蓉镇》和《天下无贼》莫不如此。显然,这三部影片无不直面现实生活,但更注重这些现实生活描绘的下面蕴藉着某种深厚的兴味蕴藉,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兴味蕴藉的存在特质在于,对那些只想看表层热闹的观众来说,它可以好像不存在似的;但如果另一些观众在表层热闹过后还想去深究、品味,那么它就会在那里仿佛源源不断地生发而出,并且产生绵长的感动。也就是说,它让观众既可以俗观,也可以雅赏,或者说由俗观而达到雅赏。

  今天中国电影现实品格的树立,关键不仅在于要提倡直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