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地传统小吃几乎都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连。可以说,每个小吃背后都有一段民间佳话。虽然,有的传统小吃的名号不是很雅训,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流传。而且,有时不雅的名号甚至会助推这类小吃的知名度,比如“狗不理”“驴打滚”“叫花鸡”等等,莫不如是。即便食客是皇帝,“叫花鸡”也不会因此改一个好听的名字(大胆推测一下,果真改成好听的名字,皇帝倒不会找上门去吃了)。
说到我们青海,也有一种本地人喜欢、外地人好奇的名小吃:“狗浇尿”。光听名字,就让人有种先来一口的冲动,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乡野特有的意趣。据介绍,“狗浇尿”的得名,源自它的烙制方式。烙制“狗浇尿”时,需边烙边沿锅的四周浇少许清油(装油的容器是带嘴的壶,而且壶嘴细长),并且在烙制过程中需要反复浇油,这一动作酷似狗撒尿,所以就戏称为“狗浇尿”。“狗浇尿”的大名虽然有点粗俗,但我以为,它俗得可爱,从中也充分体现了青海人民的幽默和智慧。
可是,青海人引以为豪的“狗浇尿”现在要改名了。西海都市报的消息说,以青海名小吃的身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狗浇尿”,因为名号太下里巴人,所以被专家们改名为“青海甘蓝饼”。这一改,果然阳春白雪了许多,但总是少了原来的神韵——那种原汁原味的、带着乡野气息的意趣。而且,这种特有的意趣在口口相传中,已经被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固定下来,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原创性。
我们向世博会展示的,是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土风情风味,做不到这一点,那别人看到的只是皮毛,很难了解到民俗文化本身。另外,我想问问,“狗不理”改名了没有?如果没有,我看“狗浇尿”也没必要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