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从竺可桢日记感受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图)

时间:2010-2-28 11:50:54  来源:科学时报

  科学时报:从竺可桢日记感受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编者按:竺可桢之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竺安从2000年起,从事编辑出版《竺可桢全集》的工作。竺可桢的著作大概是500万字,日记大概是800万到900万字。《竺可桢日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编辑出版过一次,但那时有很多禁忌,又因为篇幅太大,只选用了三分之一。现在这八九百万字的日记,是宝贵的史料。竺安在编辑工作中,看了很多竺可桢日记,有了很多感想。在一次文化讲座中,竺安讲了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许多感人故事,现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认真精神

  竺可桢在日记中,好多东西他都要记。作为气象学家,天气、物候如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他都有记录。这对于一个气象学家来说并不奇怪,但是还有很多记录,如参加一些比较大型的重要的会议,三十几个人的名字全部记下来 。大家奇怪,他的记忆怎么这么好?后来才知道,他有个随身笔记本,在会上哪些报告,谁发言了,谁的发言从10:00到10:45;下一个谁发言,从10:45到11:25,他都有记录。再比如,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喜欢旅游,到过什么地方,拍照片时的距离、光圈、速度都有记录。如果乘飞机出差或旅行,飞机几点起飞、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看到什么样的云,云下面看到什么地方,他都有记录。可以这样说,只有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举例:

  1936年8月11日,他从南京乘汽车到杭州,在汽车上他盯着车上的里程表,以此来算出从南京到杭州的距离,连见到几辆自行车等等都记下来。

  1961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到四川阿坝地区考察,每到一个地方,何时到,走了多少公里(这是看公路旁边的里程碑算出来的),海拔多少,都有记录。

  要是看原始记录,你就会吃一惊,字写得歪歪扭扭,因为竺可桢去考察是坐在吉普车里,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从早到晚,一手拿着高度表,看看海拔是多少,又要盯着公路边的里程碑,一手作记录,还要看前方到了什么地方。这一年竺可桢71岁。可见,一位老科学家,在艰苦的情况下,从早到晚十多个小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坐在颠簸的车上认真工作,往往每十几分钟就要记录一次,而且一路上都必须全神贯注。

  竺可桢记日记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天懈怠,他的这种认真精神非常令人钦佩。一般做好一件事并不难,但是天天如此,几十年里,千、万次地坚持下来,特别是他是一个大科学家,这很不简单。列宁讲过一句话:“不要轻视小事,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正因为他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所以成就了他在科学和教育上的诸多大事。

  识才爱才

  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人才,但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才要有眼光,你没有这个眼光,人才站在你的面前,你未必认识。也不能有私心,有了私心就会产生偏见而不能正确判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他还没有成名之前,你就能够识别,而且加以培养,给予支持。

  竺可桢当浙江大学校长时,在识才、爱才方面做得比较突出。如他爱护、关心、支持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当时是浙江大学数学系的主任,只有30多岁。竺可桢1936年接任浙大校长,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内迁。苏步青在日本留学时娶了教授的女儿,小孩很多。竺可桢为了给苏步青安家,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他,而且还找到当时浙江省主席要了手谕,开了特别通行证,因为苏步青的妻子是日本人。最后使他们安全到达了贵州。后来在贵州,他们有了八个孩子,教授的工资不够维持生活。一次竺可桢见苏步青在晒白薯干。竺可桢想,这样,教授怎能做好工作?于是他便向教育部为苏步青申请部聘教授,使苏步青的工资翻了一番。他还让苏步青两个小孩到浙大附中去住校,住校就能免伙食费,等等。后来,苏步青每次谈到浙大竺校长时,都非常感慨地说:“竺校长是把我们教授当宝贝啊!”

  另外一个例子是物理系的教授束星北。束星北是个天才的科学家,有很多地方与别人不一样。比如我们要培养一个大科学家,一定要找一个有名的教授或者院士做他的导师,然后在导师下面进行四五年系统的研究,这是比较快的成才之道。但束星北完全不是这样,他在六年里换了九所大学。这一方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他要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但这里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一般大学是教授挑学生,有特别好的就加以重点培养。而束星北是学生挑教授,他头脑里有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