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网络著作权,如何寻求司…
北京市版权局官员称正酝…
2010年度司法局工作计划…
66岁作家张扬打女干部 …
2009年街道司法所工作总…
富家子撞人案司法鉴定完…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女服务员刺死色官,考验…
最新热门    
 
司法部第一任部长史良速写:一代女杰的铁血丹心

时间:2010-3-3 11:29:02  来源:法制日报

  一代女杰的铁血丹心

  司法部第一任部长史良速写

  开栏语

  2010年3月8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为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妇女、关心妇女、支持妇女的良好舆论氛围,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人物”专栏,报道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维护妇女权益作出积极贡献的女性。今天推出的是这一专栏的首篇。

  □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人物

  法制日报记者 席锋宇

  史良,1931年在上海开始从事律师业务,曾任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因积极参加与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司法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主席。1985年9月6日,史良因病逝世,身后没有给亲属留下任何遗产……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中,“60年中国影响力女性”评选时,史良的名字赫然在上。她是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也是当时部长中两位女性之一。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史良就是这样的人。

  生当做人杰

  1922年,22岁的史良从女子师范毕业,两年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时局的动荡让史良匡扶正义的理想只能是理想。

  1919年就参加五四运动的史良,求真理救中国的革命思想异常活跃,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她被捕了,出狱后的她继续为革命摇旗呐喊。她主编《雪耻》,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1926年她曾参加学潮,组成护校团。1931年后,她回到上海做律师,是上海律师公会的执行委员,并加入了中共在上海的外围组织“革命人道互济总会”,任该会的律师,办理营救邓中夏、任白戈、方知达等中共地下党员的多起案件。

  1935年华北事变后,她又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第一个救国组织———妇女救国会。正是这个在国民党政府看来“极其反动”的行为又一次带给她牢狱之灾,与她同时被捕的还有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这就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入狱后,她把敌人的法庭当讲坛,用法律作武器,宣传抗日救国的大道理,批驳国民党反动派罗织的“罪状”。

  史良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关了7个月。出狱后她继续发动妇女参加抗战,争取妇女的平等合法权利,是大后方妇女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47年3月初,国民党为了禁止她参加民主运动,通过上海的一个法院给她送来传票,限令她到案。不畏强权的史良依然“一意孤行”。当她得知国民党当局禁止她参加“三八”妇女节的纪念活动时,她非常愤怒,勇敢地出席了上海妇女界主办的纪念活动,并且发表讲话,提出不买帮助中国打内战国家的商品和不与反民主的人合作的“两不原则”。

  在上海解放前夕,上海警备司令汤恩伯发出密电:“不择任何手段,立即逮捕史良。”然而她不仅没有躲藏起来,反而继续设法营救其他被捕的战友。在中共地下党的一再催促下,史良才与丈夫一起暂时躲避,虎口脱险。

  铁肩担道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随着一切维护专制、压迫人民的旧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废除,保卫巩固新生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益的社会主义法律及其司法制度亟待确立。在司法部工作的8年时间里,史良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职责,迅速着手建立司法体制和机构;培训调配司法干部;督导各地加强对犯人的管制与改造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并推行社会主义的律师公证制度和法医检验制度。史良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她是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1953年,当全国第二次司法会议召开时,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已基本建立,法制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的司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到1957年年初,全国已有法律顾问处700多个,律师2000多人,在百废待兴的年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极重要的民主原则。人民陪审员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是法院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