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挪威诺贝尔和平奖网站公布一则消息,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者已多达237个,其中有38个是组织机构。之后,有英国媒体报道称,挪威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证实,互联网将角逐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其获得提名的原因是它在促进“对话、辩论和获取共识”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挪威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将于今年10月8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归属,颁奖仪式将于今年12月举行。
“身份问题”是焦点
去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领奖前增兵阿富汗、领奖时为美国侵略战争辩护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针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今年,互联网被列入提名名单一事,更是让世界媒体和观察家们惊呼“爆冷”。从目前的报道与分析人士言论来看,争议主要围绕互联网的“身份问题”展开。
根据诺贝尔本人遗嘱,诺贝尔和平奖用来奖励那些“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或组织。因此,作为一项技术,互联网其实不符合获奖条件。对此,致力于推动互联网获得提名的《连线》杂志意大利语版与多家机构想出了一个化技术为人的点子:互联网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因此网络获得和平奖的宣言是:“人人都得和平奖”。同时,互联网的三位发明人也在此次提名名单上,他们分别是蒂姆·伯纳斯-李、拉里·罗伯茨和温特·瑟夫。
互联网不是具体的人,也不是某个组织,所以一旦获奖,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归属引起了热烈讨论。由于3位发明人被提名,因此大部分人猜测3人将平分奖金。不过,也有人认为,既然“人人都得和平奖”,那么“每个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的网民都应该分账”。《连线》杂志主编里卡多·卢拉似乎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互联网得了诺奖,意味着人们已领会了席卷全球的互联网革命的精髓。
实际上,提名互联网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也算不上太新鲜的事情。早在2009年7月,一位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就曾表示,由于在伊朗骚乱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博Twitter及其创建者有资格被考虑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获提名者可能先火一把
每年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前,外界猜测和媒体报道都会满天飞。对于这一现象,挪威诺贝尔学院院长龙德斯塔德表示,根据评选规则,诺贝尔奖评委会成员不能公布任何候选人名单,也不能就任何提名发表评论,并坚持将各届候选人名单尘封50年。至于一些媒体上公布的提名名单全都是臆测,或是提名人出于某种目的公布的——提名人有权公布他们的人选,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提名者就被和平奖评选委员会认可,更谈不上获奖。
此外,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秘书伯格露德表示,为某一特定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不能动摇评选委员会的想法。评选委员会高度独立,不希望被公众压力影响,竞选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提名离获奖到底有多远?这是人们关注的另一话题。有关专家透露,诺贝尔评奖虽然不比民间海选规模,但淘汰者甚众。提名之后,评委会要经过五六次会议才能确定最终得主。此次进入提名名单的人有200余位,一般来说在第一次开会时,就会淘汰绝大部分人选,只留下30至40人。此后每次开会都逐步淘汰。至8月下旬,入围者只剩下5人左右,届时所有评委都不能随便与外界接触。最后选出1人为获奖者。
由于历时甚久,争议声将始终伴随评选过程。有舆论认为,无论这次互联网是否获奖,口水战都不可避免。对于一些媒体和个人把和平奖作为一种工具来为自己谋利,评委会成员曾表示感到非常失望。事实上,名不副实的提名者和获奖者,也的确伤害了很多国家及其人民的感情。
有网友认为,最受关注的提名者往往不是最终获奖者,但却能够在获奖者之前火了一把。这种现象说明公众愿意为其展开口水战,因为该奖在不少人心目中意味着人类道德、情感的制高点。评委做出选择时,应该更加谨慎,以免“砸了牌子”。
网络调查十分热闹
互联网获得提名的消息放出后,一些门户网站都相继推出了有关调查帖。在一个名为《如何看待互联网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调查帖子上,支持互联网获得提名者占68.2%,他们认为“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消除误解”。持否定态度的人占了21.7%,理由是“互联网只是一项技术发明,如果得奖并不能提供更多的示范和鼓励作用”。10%的投票者认为“无所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