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写字楼风水之三:内部布…
中国神话百年反思之三:…
最新热门    
 
阮仪三:城市“千城一面”是文化贫瘠的表现

时间:2010-3-30 11:18:57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尽管中国城市的特色丢了,但还没丢尽,急切要求我们去恢复和创造,创造我们的新城市风格。

  华西都市报: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堵车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您认为这跟城市规划建设有关吗?

  阮仪三:这也多多少少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很多地方的交通设施是不错,交通理念也不落后,但就是管理水平跟不上。你看香港,不论人口还是车辆都不比内地一些城市少,但交通为什么能搞得那么好?当然,交通问题也暴露出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缺少长远和整体规划等问题,往往采取“脚痛医脚,手痛医手”。

  谈古镇 古镇旅游发展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我国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甚至正慢慢走上绝境。我认为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实际就是腐败工程

  华西都市报: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文明”对自然、古迹的毁灭,您痛心、愤怒,奔走疾呼。您这么多年保护古镇有些啥经历和心得?

  阮仪三:我曾以“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等特殊甚至有些过激的方式保护中国古城遗迹,拼命留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在我的誓死保护下,全国很多古镇名城存留了下来,而且很多古镇名城目前还名噪天下。从平遥古城到丽江古城,从周庄到乌镇,在我主持规划后,这些古镇名城为当地带来了滚滚财源。

  我国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甚至正慢慢走上绝境。一旦一个古镇出名了,除了大量游客云集,造成人满为患外,商人、房产商等紧随其后,于是出现全民经商、伪劣产品泛滥、污染严重、现代建筑包围古镇等现象。比方说,在丽江街头看到很多穿民族服装的人,但一开口说话要么是湖北人,要么是湖南人。明显就是一冒牌货。

  华西都市报:很多地方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对此您怎么看?

  阮仪三:一些地方官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工程,大搞所谓的复古,出现大量假古董,仿几栋明清时代的房子,建几个宋代样式的桥,然后就大肆宣传,吸引游客,殊不知这些毫无传统文化积淀的东西只是一个空壳、空瓶。我认为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实际就是腐败工程。

  华西都市报:那么,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会不会产生矛盾?两者如何才能做好统一?

  阮仪三:古镇保护和古镇旅游发展并不矛盾,不是“推倒重来”就是发展,也不是留下来了就不能发展。相反,留下来了照样可以发展,而且留存下来的还是财富。首先要扩大内涵,提升文化,打造精品旅游,不走低端旅游路线。在发展旅游过程中不能以破坏作为代价,我们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一颗爱护之心,要从思想、观念、信仰等方面去理解、认识和重视。

  其实古镇保护的工作很艰难。我在做平遥规划时,为了培训当地官员,就把他们请到同济大学来学习,住宿费、讲课费、带他们参观的支出等都是我出钱。1984年和1985年办了3期培训班,虽然很成功,但欠下了数万元钱,用了5年才还完。

  谈四川 资源丰富很多宝贝散落民间

  成都在城市发展中也渐渐丢失了很多传统文化。我更喜欢以前的宽窄巷子,现在假的多了,被异化了。打造田园城市构想很好,但做起来不容易

  华西都市报:您去过四川多少次?您能谈谈感想吗?

  阮仪三:我去过四川很多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感受,我至今都能记得成都好多老街道、老地名。不过,成都在城市发展中也渐渐丢失了很多传统文化,小天安门没了,宽窄巷子变成了一个商业和高消费的场所了,我更喜欢以前的宽窄巷子。现在不行了,假的多了,被异化了,都是逐利思想所致啊(摇头叹息)。

  华西都市报:成都目前提出了打造世界田园城市的构想,您如何看待?

  阮仪三:不论是城乡统筹一体化,还是打造世界田园城市,都不能一刀切,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城镇化建设,即要通过调研确定哪些是应该留存下来的,因为有些东西是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后积淀下来的,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另外,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在我的极力推动下,上海目前在郊区就确定了43个历史风貌保护区,我也希望成都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保持清醒头脑,做好调研工作和历史文化留存工作。打造田园城市的构想很好,这个概念和想法也不错,但做起来不容易啊。

  华西都市报:四川有很多古镇和历史文化遗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给予保护,您有些什么建议呢?

  阮仪三:四川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有很多历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