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比利时作家荣获2010年瑞…
最新热门    
 
莫德格玛回忆排演舞蹈史诗《东方红》若干片段

时间:2010-4-2 14:23:34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一点点得意的是,在两位导演编织的结构里,把我辅导演员们的蒙古舞蹈的动作韵律,和我本人的特长有机地合在一起,更加凸显了蒙古族舞蹈和音乐的神韵。

  我在其中最深的感受就是,蒙古音乐舞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蒙古民族在哪里,它的文化就在那里。我清楚地记得,在《东方红》的音乐舞蹈进入排练阶段,我表演的这段蒙古舞蹈没有钢琴伴奏,只能自己哼着曲子或数着1、2、3、4、5、6、7、8教演员们学蒙古舞蹈,那实在是干巴巴地教动作,一点不轻松,更谈不上艺术享受。逼得我这个唱起歌来五音不全的人,在给演员教动作的时候,为了让她们更能尽情发挥,我随口唱了蒙古人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金颜玛》,这是一首特别深情的爱情歌曲,我把它倾注在舞蹈动作表情里去辅导演员们,没想到这么一来,演员们很快找到了蒙古舞蹈的纯净辽阔的韵味。《金颜玛》这首歌曲16小节10段歌词,是一首情歌。充满着深沉厚重的感情与浑厚的乐韵,我本人很喜欢。当时我尽情地唱,让演员们在其中尽量体会蒙古舞蹈神韵。

  当导演团把这首爱情歌曲的主旋律,改编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蒙古音乐舞蹈《赞歌》的乐曲前,这首内蒙古人民老人小孩非常熟悉的爱情歌曲,原来是内蒙古歌舞团独唱演员敖登高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成名作。使我感慨万分的是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个特别的大背景里提升为大型乐队演奏,于是从这种升华里就产生了另一个意义——创新。在当时这对我和哈扎布、阿拉坦桑来讲是极其欣慰的一件大事!

  更让我和哈扎布赞不绝口的是这首爱情歌曲到了《东方红》导演团的专业作曲家们手里,变成了高度规范的100多人正规乐队演奏的正式音乐总谱,这是专业作曲家们赋予新意的大作!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还有许多排练细节:第一次同乐队合成排练的时候,哈扎布唱完引子——长调,突然停下来愣了好一会儿,又很不自在地从重叠反复的段落插进来,跟着乐队演奏哼唱着曲调而没有唱词,此时我恍然大悟:曲调是原来的民间的爱情歌曲《金颜玛》,但在这里已经不能再唱原词了。排练停下来3分多钟,乐队指挥黎国荃和严良堃在音乐总谱上切磋,如何从长调转调到16小节方正结构的《金颜玛》曲调里,再转调到快板民歌《丁香伯尔》曲调的转型。

  当导演让我们第二次与乐队合成排练的时候,哈扎布在现场即兴发挥用蒙古语唱词,填写了新歌词,其大意译为:“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庆贺我们的翻身解放,啊哈呼哎,啊哈呼哎,啊哈啊哈呼哎,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堂,祝福救星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这是在现场哈扎布用蒙古语即兴发挥,填写新词的蒙语主题唱词,哈扎布临场发挥的新歌词,核心内容与要点准确,符合当时的情景。导演团得知译词内容后非常高兴,不过蒙古语很多人听不懂。导演团审查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大意翻译出来,他们特别赞赏歌词大意的主题内容,哈扎布在此后很长时间脸上都带着兴奋的微笑。后来,导演团按照哈扎布的蒙古语唱词大意,又请胡松华用汉语填词,规范整理完善取得成功!在该剧的审查过程中哈扎布克服了汉语难关,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这首歌也成为经久不衰的传唱精品。可惜,当时谱写第六场总谱的作曲家的名字,我们几位少数民族演员一直讲不出来,时间久了就只记得面孔,真的说不出名字来了。但这个幕后英雄确实应该记上一笔。

  从此,我和哈扎布对有关这首来自蒙古民间爱情歌曲的问题一概避讳,再也不说它原本是爱情歌曲了,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爱情歌曲等于“靡靡之音”。我和哈扎布唯恐有人把《赞歌》的曲调说成“不健康或靡靡之音”加以砍杀。于是我们俩对这件事一概保密,一直装糊涂!而且一直“装糊涂”到从舞台表演艺术到拍成电影。

  在周总理和导演团一次次审查《东方红》史诗全剧舞台演出的版本里,我和哈扎布、阿拉坦桑及全体蒙古舞蹈演员们同台合作演出,其中哈扎布领唱我领舞,通过了一次次的审查关口,1964年10月2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舞台艺术版本正式公演。我和哈扎布首演了音乐史诗《东方红》中蒙古音乐舞蹈《赞歌》,在人民大会堂连续演出了14场极其重要的场次。尤其在我们心目中的主心骨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就是这样满怀激情在人民大会堂演了一场又一场,直到1965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拍成电影。

  蒙古舞蹈的美与

  蒙古长调“气口”及“装饰音”

  我还清楚地记得,起初合乐、合成排练的时候,群舞演员们找不到哈扎布以浑厚嘹亮的声音演唱蒙古长调时的无限延长音的“气口”,更抓不准“装饰音”与蒙古舞蹈的韵味。群舞演员们只注重蒙古长调的无限延长音延长的节拍,而忽视了蒙古长调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蒙古长调的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