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广东省考古所:环中国海…
南澳Ⅰ号考古队下水作业…
湖北沙洋严仓楚墓群等无…
打捞船完成对南澳Ⅰ号沉…
“南澳I号”考古发掘启…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澳I号水下考古发掘重…
曹操高陵入围“全国十大…
中国考古学奠基者裴文中…
考古发现:楚国曾经有一…
最新热门    
 
考古为了什么? 贾兰坡:“为了吃饭”

时间:2010-4-14 12:19: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贾兰坡:考古为了什么?

  贾兰坡(1908~2001)河北玉田人,民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

  这或许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最有意味的对话之一。对话的一方,是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另一方,是刚刚应召进所的贾兰坡。

  翁问贾:“考古很苦很累,你干这个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吃饭。”这个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贾兰坡的回答并非虚言。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考古工作者,他没有受过什么正式的学术训练,高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再读大学,只能在北京打打零工,进入这个行当,也只是一个被友人推荐的偶然机会。

  但在随后的数十年里,这个“为了吃饭”才进入考古行当的年轻人,却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名字之一——他是三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

  有人曾这么评价贾兰坡:“‘北京人’注定会让发现他的人名垂青史,但‘北京人’选择了贾兰坡,是因为看到这个人会将他的一生贡献给人类考古学,并痴心不改。”

  的确,他的好学,让考古队的工人们都感到吃惊。

  考古队的工人们曾经打了一只野狗打“牙祭”,人们七手八脚地去皮挖内脏,这个年轻人在一旁大喊:“不要弄坏了我的骨头。”人们争先恐后地大快朵颐之时,他又大喊:“不要啃坏了我的骨头。”

  他把人们吃剩下的狗骨头一块块拼接起来,在不同的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按照书上图示的名称,一一写在狗骨架上,每天对着它念念有词。他的口袋里也装着各种骨头,没事就摸。

  后来,这个年轻人成为人们公认的“骨头专家”,他甚至可以分辨出蚕豆大小的骨头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属于哪个部位。有人不信,用纸将骨头盖起来,上面只撕个手指大小的洞,贾兰坡也能辨认个八九不离十。

  他也是这样发现了“北京人”。1936年11月,一个工人把挖到的一块核桃大小的碎骨片放进小荆条筐,眼尖的贾兰坡拿起一看,便大嚷起来:“这不是人的头骨吗?”

  无数的史料都记载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贾兰坡将这个被砸碎的头盖骨一点点从土里挖出,清理、烘干、修复,再把碎片对粘起来。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便出现在人们眼前。

  继1929年裴文中首次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之后,贾兰坡又再度震惊了全世界。当天,全世界有2000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地质所让贾兰坡把他的个人照片洗印了100多张,以供世界各国的通讯社发表用,年轻的中国考古学家就这样一举成名。

  毫无疑问,这是贾兰坡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同时,这也成为中国人类考古学的标志性起点。从周口店开始,他又先后发现了丁村人、蓝田人,将中国大陆上的人类起源,往前推进了100多万年。

  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贾兰坡都在野外度过。1995年,88岁的老先生被美国世界探险中心选为会员,他谦虚地说:“我现在老得连小板凳也爬不上去了,怎么能当探险家呢?”美国人回答:“你一生钻过300多个山洞,没有人能和你相比。”

  老先生著作等身,是业内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不过,在80岁以后,他却开始撰写科普类文章,“和小朋友打交道”,他最为担心的事,是“这门清贫寂寞的学科出现人才的断层,后继无人”。

  他的工作一直延续到93岁辞世那一年。那个时候,尽管已患上严重的青光眼和白内障,他依旧在书桌前举着放大镜写作,只不过,400字的稿纸能写上一天,稿纸上的字都堆在一起,很难辨清。

  他为自己选择的安葬地点,是周口店龙骨山西侧的半山腰,从这儿望去,可以清晰看见“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地点。他的墓碑上,只写着姓名和生卒年月,没有任何碑文和说明。在工作人员的回忆里,偶尔会有不知名的外国人,在这里长跪不起。

  贾的长子贾彧彰告诉记者:“这是父亲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死后,他也要守护着周口店。”

  记者 林天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