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索菲特人民大厦里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主角是20家我省银企合作单位代表。在这场“陕西省文化产业银企合作签约仪式”上,逾300亿元资金找到了“婆家”。
打造平台 嫁娶自愿双方共赢
市场经济讲究你情我愿:资本寻找新的投资热点,文化需要新的推动力量。但由于文化产业高投入、高风险、市场较难把握,金融业对文化企业要么“爱莫能助”、要么“敬而远之”,这场合作始终难以促成。
为促进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经济优势,省委宣传部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当起了“红娘”,本着市场化、自愿、多方共赢的原则,于去年11月组织开展了陕西文化产业银企合作推进活动。此次签约仪式正是活动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公布。
文化企业加快体制改革,成为合格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政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方合力,终于促成了这一阶段性成果。
创新方式 促成合作不拘一格
在陕西拍电视剧,导演可以得到民生银行西安分行的无抵押个人贷款,授信额度高达拟拍摄电视剧总投资的50%。这样的业务模式,无疑对陕西的文化影视创作是极大的促进。
去年以来,在各方积极推动下,金融机构探索出不少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金融创新举动,如创新信贷模式,将“版权质押+个人连带保证”引入信贷管理流程,以及设计文化企业专用信用评级模块等等。
另外,不仅仅是给钱就够了,不少银行还积极参与到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中,从金融角度提出融资顾问建议,并为龙头文化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投融资建议等服务。
成果初现 达成合作303亿元资金
四个多月的推进活动中,全省共达成各类合作项目103个,涉及文化企业79家、金融机构60家,合作总金额为303.1亿元;在全部合作金额中,流动资金贷款180亿元,项目贷款123.1亿元。
陕西文投公司与农行西安分行的合作款项主要用于包括西安文艺路演艺基地等在内的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等。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则与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签订项目贷款协议,用于建设预计投资50亿元的秦岭世界级旅游生态开发区以及演唱会、舞台剧、成龙馆演出项目等。
这样的资金支持,让不少参加全省宣传部长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的有关负责人眼红。“文化体制改革了会有更光明的前途!只有你是一个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了,人家才敢给你投钱啊!”或许也正是成果发布会想要间接传达出的意思。 (记者 于京玄)